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品德教培计划
——小学品德构建高效课堂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南京市教研室一贯的“优质引领常态,项目推进学科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区教育局“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年”的工作主题,常抓“高效课堂与质量提升”,在认真学习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追求“以学定教”的有效课堂,突出对学生的了解,通过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研究、队伍建设等,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切实改进。
二、重点工作
1.对课堂教学进行把脉,通过随堂听课、观摩校本教研,各校教研组计划要确定校本教研的时间,体现出月甚至周安排,以便教研员提前通知参与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至少每月一次,建议两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严考核。教学视导查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学生的学”的视角评价教师教学是否有效,加强和老师们直接有效的交流。
2.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省、市各级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训,并在区级范围推广学习心得。在教研、教学中积极融入新课程标准理念。校本研修加强基于课例的新课标学习,要有的放矢,理论更要联系实践,要求开设校内研讨课。每学期至少有一节围绕区级研究重点的校内研究课,在校内普及“生活化、活动化的品德课堂”和“以学定教的有效课堂”。
3.指导学科教学,各学校出台学科改进方案,结合新课程标准,区、片区、校三级教研继续深入“生活化、活动化的品德课堂”、“目标与达成” 研究,促进“三级教研网络”有效化,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区内教研从四个研究方面加以完善,“以学定教”的有效课堂,与之前“生活化、目标的确立”主题贯穿;课程的统整,尤其是《金陵文化》的统整;区本特色-“资料包”的开发与运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听、评课,课堂观察)。
4.加强项目研究,继续推广公民法制教育项目,加强研究,并通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实施的策略研究,加强项目推进的可行性以及方法指导。实验学校继续推进项目开展,其余学校加强学习,为参与项目做好准备。
5.推进课题研究,积极研究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区域性统整式〈品德与社会〉课程纲要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的子课题,本学期根据市金陵文化课堂教学竞赛,主要加强与《金陵文化》的统整研究。加强区本特色“资料包”的研究,与新课标提出的四种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小组学习)紧密结合。
6.加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青优的评选,积极参加“南京市小学第四届地方课程金陵文化课堂教学大赛”。加大市、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及展示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工作安排
周次 |
活 动 内 容 |
一
2.19-2.24 |
|
二
2.25-3.3 |
教研组长会议 |
三
3.4-3.10 |
江苏省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统整式品德与社会课程纲要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研讨活动(一) |
四
3.11-3.17 |
教学视导 |
五
3.18-3.24 |
江苏省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统整式品德与社会课程纲要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研讨活动(二) |
六
3.25-3.31 |
片区教研(一) |
七
4.1-4.7 |
全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品德学科教研活动(主题:公民法制教育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实施的策略研究) |
八
4.8-4.14 |
教学视导 |
九
4.15-4.21 |
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省级培训暨优质课观摩活动 |
十
4.22-4.28 |
四区联片活动 |
十一
4.29-5.5 |
五一放假
小学品德学科市级骨干班教师研修活动(一) |
十二
5.6-5.12 |
教学视导 |
十三
5.13-5.19 |
片区教研(二) |
十四
5.20-5.26 |
南京市小学品德学科第四届地方课程金陵文化课堂教学竞赛 |
十五
5.27-6.2 |
小学品德学科市级骨干班教师研修活动(二)(地理专题) |
十六
6.3-6.9 |
教学视导 |
十七
6.10-6.16 |
端午放假
南京市小学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研究中心 |
十八
6.17-6.23 |
|
十九
6.24-6.30 |
|
二十
7.1-7.7 |
放假 |
备注:蓝色字体标注的是要求市骨干班学员、课题组成员、专职教师参与的活动;红色字体标注的是全体品德教师及教研组长必须参与的活动。如有变动,以具体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