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片区教研 张达女《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评课稿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6-06

《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评课稿

南京市南湖一小    裘 淼

    张达女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一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张老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而,教学内容要具有真实性,让儿童面对真实的生活,引导他们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分享生活,进行切实的情感体验,自觉提升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促使儿童对自己的整体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拓展,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中,张老师以儿童实际的生活为例子,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以游戏的形式激趣,用动作体现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体现了“活动化”这一特点。通过交流自己的一日生活安排表与盼盼的一日生活安排表进行对比,由此发现有部分孩子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好自己放学后的一段时间而产生的一些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些从孩子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找出原因所在,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充实的时间安排表。材料来源于孩子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感受。这样,不仅更能贴近孩子的心灵,更加容易地被孩子所接受,而且学生对自己用眼睛发现的德育素材将更加感到真实可信,更能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这就为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了基础。让学生知道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并且怎样安排才会更加充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在课的结尾处插入“生活巧安排”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合理巧妙安排时间可以给自己带来充裕的时间,激发学生积极地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老师基本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本应该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教师关注的不应是自己在课堂上怎么说、怎么做,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生成现象。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够共同生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