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暑气尚未散去,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教老师们就已共聚一堂,用充电学习的方式为新学期作准备。
2019年8月26日,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暑期全员培训在南京市陶行知小学开展,来自建邺区的100多位老师共同参与了为期半天的学习。
首先,由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徐静老师宣布活动开始。徐老师对新加入德法团队的年轻老师们表示了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培训讲座的主讲人——南京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南京大学博士罗嫣才老师。
罗老师围绕统编新教材的使用,以“学科发展脉络下的教材与教学研究”为主题,系统地从三个部分向老师们详细梳理了课程、教材、教法:道德与法治课的“前世今生”、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面面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落点”。
通过带领老师们迅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从民国初期开始的发展历程,罗老师总结了本学科的发展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与国家的政治形势发展密切相关,且体现着课程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课、一门通识课、一门原理课,更是一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课程。它以学生的社会化为根本目标,具有去知识性、泛学科性等特点。
随后,罗老师以不同年段为例,详细分析了不同主题教育内容在每个年段的分布特点以及统编教材在不同年段呈现出的结构特点与教学建议。罗老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唤醒已有生活、反思当下生活、丰富未来生活。她呼吁老师们突破惯性思维理解学科,走出“舒适区”,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性。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任教老师,要把握住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几个落点:转变理念,明确教学立意;提炼意义,培养道德智慧;学会解读教材,提升备课水平;掌握技巧,有效设计活动。
在讲座的尾声,罗老师以“所有的理想本质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实现的就不是理想了。理想的价值在于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世界。”这句话与大家共勉,希望在未来的路上与大家携手同行。这次讲座,罗老师通过生动的素材、具体的课例、有趣的互动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老师们收获满满。
最后,建邺区教研员徐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她对罗老师的专业、敬业以及她对这个学科的热爱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再次带领老师们回顾了罗老师讲座中的精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她期待老师们在学习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本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新教材的使用有迹可循,让老师们带着新的理念和知识,迈入崭新的学期。(信息员:丁思颖、严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