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式,回归儿童生活
——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主题教研火热开展
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要求,构建以创新为标志、以学习为主的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5月17日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四楼多功能室开展了以“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和专家点评两个环节,由教研员徐静老师组织,南京市陶行知学校方艳老师主持,特邀正高级教师、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陈桂萍校长点评指导,高淳桠溪中心小学和建邺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骨干教师出席了此次活动。
第一节课由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新城小学袁君侠老师执教四年级《网络新世界》。袁老师以和“小爱同学”互动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方便有趣的科技生活离不开强大的网络支撑。通过采访家人和联系自身生活,对比以前和现在查资料、听故事、上网课所用学习方式和途径的变化,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网络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资料探究,学生发现“互联网+购物”、“互联网+交通”、“互联网+社会治安”等模式改善了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互联网+”的使用者、受益者,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充分感受到网络世界的精彩之后,袁老师继续引领学生感受网络发展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我们应善于参与、理性参与,遵守网络新世界的新规则。
南京市学科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陶行知学校的严芳老师执教了五年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严老师从国旗的设计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国旗的设计,这是一个尊重人民的想法、把人民放在重要位置的新中国。接着从建国前后人民受教育情况和土地、财产情况的变化两个主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只有少数有钱人能上学到强制实施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不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到“耕者有其田”,从黑暗的农奴制度到西藏解放,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过上了自己当家作主,平等享有权利的好日子。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德育带头人、南湖二小的陈蕾老师带着六年级的孩子共同学习了六年级《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一课。陈老师从中华附小特色的武术训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陈老师带着学生从舞蹈、礼仪、建筑三个方面,利用体验感受、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多元文化,多样魅力,并认识到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均体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意识到多彩的世界文化是共荣共存的。我们应多去了解多彩的世界文化,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多元、繁荣的世界做出自己的努力。
陈桂萍校长对三节课例给出了高位且细致的点评。陈校长指出,德法课程首先应以素养为纲,以生活为源,基于具体的生情、学情对课程进行结构化的思考。其次,为了让教学深入生心,还要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创设真实情境等方式来让课堂亲近、有趣。最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所侧重,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合理取舍,如果挖得太深容易让学生失去趣味,产生不了情感,所以设计时应不求太深,只求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儿童生活是多彩的、富有童趣的,具有儿童自身的文化特点。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体现着学校教育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功能。通过创新,与学生同构既有价值引领又个性徜徉的学习生活,实现师生共长,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这一次展示和交流是建邺小学思政人对前期研究的总结,更是下一步行动的开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