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英语

文化赋能 学科融合 ——江苏省规划课题《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汇报展示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4-27


2025年4月25日下午,江苏省规划课题《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开展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课题主持人、核心成员及基地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实践经验与研究进展展开深入交流。

首先由四所基地校代表分享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创新实践开展汇报。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敏老师以“小小建筑师”活动为例,介绍了“Building Dreams,Bridging Cultures——筑梦、架起文化桥梁”主题项目。该活动以英语为语言载体,融合美术、科学、数学等学科,引导学生探究各国地标建筑的文化内涵与结构原理,并通过英文演讲展示建筑模型设计。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跨学科应用能力,更在文化比较中培育了创新思维。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吉薪如老师聚焦“中国故事英语戏剧”课程,通过改编《神笔马良》《三顾茅庐》等经典文本,将语文意境、英语表达与戏剧表演深度融合。该校构建的分层任务体系与多元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吉老师表示,学校未来将探索“科技+戏剧”模式,并推动课程向社区延伸,打造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城样本”。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张辉豪老师带来“跟着姓氏去旅行”系列活动分享,以姓氏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跨学科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中外姓氏传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自信。活动中,小组合作与过程性评价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实现了“文化育人于无形”的教育目标。华山路小学张鹏老师结合“机器人初体验”项目,系统阐述了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他强调,主题活动需以“5C”模型为指导,秉持“育人为本”理念,将真实情境融入教学,推动课堂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型,并提出后续研究中将着力解决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实践难点。

在子课题汇报环节,各负责人围绕资源库建设、活动体系建构、评价机制研究等方向展开论述。南师附中邺城路小学王若君老师介绍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资源库”的建设进展,通过分类梳理与策略提炼,初步形成了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资源样态。南外青奥村小学周培蓓副校长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体系”,深化了内涵研究,从不同对维度对内涵进行了阐释。南外河西第二附属小学陈丽娟老师则基于文化教育学理论,解析了跨学科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实施路径,强调通过情境化、过程性评价全面衡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蒋敏老师在《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路径探究》汇报中,系统回顾了课题中期以来的研究迭代,展示了多个主题活动的实践成果,并结合文献研究提出未来将深化主题开发、完善设计路径,形成更多可复制的研究成果。

在互动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围绕“跨学科活动中的疑点难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思维碰撞频繁,形成了多项阶段性共识。

最后,课题主持人张丽宁老师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各校的实践探索与子课题的研究价值,指出当前成果已初步体现“文化赋能学科、学科反哺文化”的双向育人效应。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由子课题负责人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和基地校对接,完善成果的搜集和润色。

此次汇报不仅是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标志着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随着各校实践的持续深化与理论探索的不断完善,《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将为新时代学科融合育人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样本与理论支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