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扎实推进课题研究,提升教育质量,2025年1月13日上午,《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在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阶段性汇报活动。本次活动由课题主持人张丽宁老师主持,由各子课题负责教师分享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与成果。
首先,南师附中邺城路小学的王若君老师就“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资源库”的相关内容进行汇报。王老师从现阶段资源库的搜集现状进行分析,根据“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范畴及其子主题内容进行单元主题的设计,同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资源库的梳理与整合。王老师根据目前搜集的资源库内容进行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学习的课内教学策略的提炼,紧密围绕“C+”课堂模型进行策略的思考与总结。
接着,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的蒋敏老师做了主题为《探究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的汇报。蒋老师深入探讨了布鲁姆的学习目标理论与英语学习活动观视野下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体系模型“C+”的内涵解读。该模型以布鲁姆的学习目标理论和英语学习活动观为理论支撑,将文化育人作为核心目标,同时融入了理解、联结、内化、创新、传播五大关键要素。这一模型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融合,构建出丰富多元的跨学科主题活动新样态,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文化认知。
然后,南京青奥村外国语小学的周培蓓副校长围绕 “探究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体系” 展开交流。周校长深入剖析每个部分的内涵,从what清晰界定活动体系涵盖内容,即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真实问题创设系列课外主题学习活动;why层面强调,这是顺应时代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贴合学生多元发展,助力学生摆脱单一知识学习局限,从而实现文化育人;how部分分享诸多实操方法,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流程”“设计思维活动设计”以及“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体系模型”等一系列设计,建构多种实施路径,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在实践中落实文化育人的目标。
最后,南外河西二附小的陈丽娟老师围绕“指向文化育人的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分享了跨学科学习活动评价体系的深化构建成果。陈老师指出评价体系遵循文化导向性、多元融合性、过程与结果并重及动态发展性原则。以“中外节日对对碰”等活动为例,从文化知识理解、传承创新等多方面考查学生。在评价理论上,结合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及情境学习理论,关注学生知识建构、智能发展及情境适应能力。在评价策略方面,采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元方式,发动学生、家长、专家及教师共同参与。陈老师表示,下一步,研究将深度细化评价指标,精准优化评价工具,如开发针对不同活动的表现性评价量表,并组织跨学科教学研讨,推动跨学科教学发展与成果普及。
最后,课题主持人张丽宁老师指出,中期汇报既是对课题前期实施情况的客观检验,也是对后期开展的专业引领。此次汇报不仅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张老师对课题组的下一步计划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相信课题组成员通过此次中期梳理,能够将课题研究做得更加深入,更好地为实现文化育人服务。(供稿:邺城路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