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国标版第五册P:5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以对“边”、“角”的研究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习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
课前准备: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展示一些物体。
提问: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是我们认识过的多边形,你能说说各是几边形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提问:你对四边形有什么认识?五边形呢?六边形呢?
板书:四边形
边:4条
角:4个
师:通常,我们研究平面图形都是从边、角这两方面来研究的。
二、引入新课:
提问:你能用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吗?要几根小棒?
指生操作。
师:任意四根小棒就可以围成一个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揭示课题:
提问:长方形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你能用任意四根小棒围出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
师:看来长方形除了有四条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板书:认识长方形
2、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要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呢?
猜想一下,边会有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角会有什么特征?
板书: 对边相等?4个直角?
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的验证。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些猜想呢?
小组交流,再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进行验证。
3、归纳长方形的特征:
交流各人的做法,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同学们,你们研究的对边相等吗?你是怎么研究的?
长方形有4个直角吗?你又是怎么研究的?
板书: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
师:尽管做法不同,但发现的结论却是一致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长方形的特征吗?
板书:对边相等
4个直角
4、操作内化长方形的特征:
(1)提问:你能用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吗?
(2)师: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吗?
师:虽然围成的长方形样子变了,但为什么都是长方形?
进一步强调长方形的特征。
5、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吗?
你想研究正方形的哪些方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呢?
学生独立探究,指名回答。
板书:正方形
4条边都相等
4个直角
6、操作内化正方形的特征:
(1)用小棒围一个正方形
(2)在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继续抓变中的不变)
7、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二者都是对边相等、4个直角,但正方形更特殊,它不仅对边相等,而且4条边都相等。
8、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条边的名称。
(1)要求学生看书自学。
板书:长、宽;边长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
(2)指名说一说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课件出示。
(3)课件展示一个长方形的长逐渐缩小。(10-8)
师适时提问:此时的长方形长、宽各是多少?
如果长继续缩短到什么时候就能变成一个正方形呢?
(4)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
(5)提问:如果保持长不变,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几厘米?
(5)完成书中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研究一个平面图形,往往是研究它的边、角的特征,研究这些特征,我们常常使用什么方法?
四、拓展应用:
(1)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指名说说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说说你所拼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吗?
(2)师指3*2的长方形提问:如果想把它拼成一个正方形,还要几个小正方形呢?你是怎么想的?
(3)师:如果给你16个小正方形要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想一想边长应该是多少?
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拼一拼,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师:如果想让这个正方形小一点,只需要几个小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