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幼小科学衔接的指示要求,伴着冬日暖阳,2021年12月7日,“从经验到能力 促进儿童发展——南京市幼小科学衔接教研活动”在建邺区南外河西一附小进行。南京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陈静老师,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杭梅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园长莅临指导,各兄弟区县的教研员和骨干老师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由南外河西一附小施娅林老师执教一年级《认识11-20》一课,贴近生活的素材、轻松愉快的教学风格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严谨中不失乐趣。接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的吴睿华老师带来一年级《9加几》一课,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操作中,小朋友们认真思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两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后,南京市鹤琴幼儿园陈姗老师和大一班的孩子们也走进课堂,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大班的数学课《5的分合》,孩子们在玩“双色花片”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5的分与合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有趣而且收获满满。
接下来建邺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艳老师和建邺区幼教教研员李旭老师带领三位执教老师围绕“从经验到能力 促进儿童发展”这个主题进行沙龙研讨。三位老师就课的设计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刘艳老师提出从经验到能力需要帮助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以及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李旭老师提出幼小衔接还可关注反思、质疑等学习品质的衔接。沙龙的最后,大家一起观看了《幼小科学衔接,我们在行动》的视频,视频从整体布局、课程架构、小幼联盟和双向共研四方面介绍了建邺区关于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所做的探索与研究。
杭梅教授充分肯定了今天的活动,她认为,三位老师设计的课程活动都基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关注了孩子的思维发展及能力的发展。杭教授特别强调,“双减”政策下的“减”是相对的,要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实现“双减”,才能让孩子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国家的主人。
张俊教授认为我们的幼小科学衔接研究是非常务实的,本次教研我们认真研讨了“数”的学习,践行了学习“数”的理念;老师的眼中看到了孩子的思维,教的过程真正引发了孩子的思考,也给了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张教授还指出,幼儿的发展是连续的,我们要关注幼儿现在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学会与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