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地理

建邺区初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作坊主题研训活动顺利举行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10-09

建邺区初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作坊主题研训活动顺利举行

   10月8日上午,建邺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两个人工智能工作坊主题研训活动,分别在南外河西初级中学和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顺利举行。

工作坊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相关应用更是大显身手。2019年我区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启动以来,全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当仁不让扛起了人工智能教学的大旗。经过多轮师训和集体教研,老师们将所学所悟进行了系统化的研讨和整理,并对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提出了系统的规划。10月8日上午,人工智能专题工作坊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开展教学研讨,对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南外河西初中的崔春燕老师开设了公开课《聪明的灯》。崔老师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从“节约用电、人走灯灭”的倡议导入,带领学生们从点亮眼灯开始,任务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灯成功点亮后提出让灯聪明地亮,继而引入传感器的使用。学生们经过小组分工合作,连接软硬件后自行思考和编写程序,顺利实现了“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和“天黑灯亮、天亮灯灭”。比较困难的拓展任务“聪明的节能小夜灯”也有不少小组成功完成。整个课堂气氛和谐有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密切,学生思维活跃、任务达成率高,充分体验获得感和成就感。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的周占美老师开设了讲座《让人工智能教育在初中常态课中落地生根》。周老师从她在上学年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谈起,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人工智能课堂的“痛点”和“难点”解决经验,给出大家提出建议。周老师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向我们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课程是如何在学校落地的。同时,周老师分享了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作品案例,深入浅出,给了人工智能专题工作坊的老师们很多启发。

南外河西初中的夏厚林老师开设了公开课《灯光有智能》。课堂以任务为驱动,依次从“绚丽的小镇夜空”、“温柔宁静的夜”、“聪明的灯”三个任务展开,巧妙利用微课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夏老师提出拓展任务,引入传感器,让学生在充分练习循环语句的同时增加对硬件的认识和使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夏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学生积极与老师和队友互动、密切合作,主动探究完成任务。

课后莲花实验初级中学的朱伏波老师和河西外国语学校的许超俊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一致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浪潮下,我们的人工智能课程和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课程的区本整合需要老师们继续深入思考、实践和研讨。


工作坊二:

愉快的国庆假期刚结束,人工智能工作坊一的活动就迅速开展起来,本次活动在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举行,由孟杰老师主持,包括了两个“神奇感应灯”主题的研究课和一节知识分享的讲座。

来自新城初中的徐晖老师以生活中的智能灯为例,引入教学情景,借助制作的语音识别智能灯为学生打开了智能编程的大门,随后以UAPP为平台,讲解了模块化的编程,帮助学生总结出了产品制作的一般流程,并利用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来自建邺初级中学的常澄老师则从“节电限产”的新闻热点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智慧的灯,并利用ukit explore软件,教授学生利用亮度传感器制作一款节能电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她还设计了锦囊单作为脚手架、学习单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

随后,工作坊的老师们对研究课进行了点评和交流,大家从课堂知识结构、课程实施顺序、知识完整度等角度进行了讨论。最后,来自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孟杰老师以《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主题,从概念内涵、研究现状、研究进程、课程实施情况等几个维度进行了分享,详细的介绍了目前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研究情况,引发了参会老师的积极讨论。

工作坊一的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有关的人工智能研究仍在继续,期待11月份大家再一次的分享与成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