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而新的学期也即将开始。伴随着部编教材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全面使用与针对新教材编写的教学指南的新鲜出炉,围绕教学指南解读及使用的区历史学科教学培训于8月27在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正式展开,参加培训的有全体建邺区历史学科教师。
培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采用教学指南解读讲座与典型教学案例的模拟课堂两种形式分别从七八九三个年级展开。
首先是七年级专题,由朱桂芳老师从编写宗旨、结构体例与要素、典型案例及使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朱老师在分析教学指南的四个基本结构之后,指出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下: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内容向教学内容的整合;推进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化;推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向学习结果的转化;推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拟课堂由桑焕老师进行展示,展示课目为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桑老师基于学情,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地图直观帮助学生进行三国形势分析,简洁清晰,流畅自然,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的基本脉络。
其次八年级专题,沈治仁老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重点讲述了八年级教材在体例和课文内容上的变化,指出在使用教学指南时应关注史观、时序、因果、主线这几个方面。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情,细化学习行为设计教学环节;点线结合,建构知识结构提升学科素养;回归课标,分解考试重点实现情境迁移这几点建议。针对八年级教材的特点,应该从整体上把握革命的演进史观,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与解读以及救亡图存,民族独立这一主线的贯彻。新教材新思路的设计更应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他还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重点强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他说道:“唯物史观是要坐稳的大方向,时空观念是要上升到的基本层次,有了史料实证才有历史味道,没有历史解释就是照本宣科,家国情怀才是时代的魂。”之后刘雅婧老师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洋务运动》为例,展开模拟课堂。她以学生熟悉的李鸿章这个人物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5个篇章,在第一篇章中堂之遇、第二篇章中堂之识、第三篇章中堂之举、第四篇章中堂之困、第五篇章后事之思中分别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张,内容,评价,经验教训进行讲述,脉络清晰,主题明确,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不仅能够突出本课洋务运动作为近代化第一次探索的立意,而且能够放在整个单元中进行解读,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思考。
最后是九年级,赵晓鑫老师从新教材的特点分析入手,对教材进行解读。并以第一单元新旧教材的对比为例提醒大家重点关注新出现的教学内容的讲述与处理方法。并将自己的暑期培训收获与大家共勉:基于课程内容、超越教材内容、生成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要求。接下来张心怡老师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这一课的模拟课堂的设计中,能够充分利用整合教材中的图片、地图等作为素材,基于学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融入学生熟悉的游戏名词进行课堂教学,使用游戏版本进阶阶段分段讲述了罗马帝国由城邦到共和国到帝国的版本进阶阶段,图示简洁清晰,并能创造模拟法庭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向大家展现了90后教师的风采,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社会元素,新颖独特。
培训的最后,吴敏教研员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并对全体教师接下来的历史教学进行激励,新教材带来的新变化需要我们教师立足课标、积极改革、与时俱进、坚定信念、不畏惧不退缩。至此,本次培训圆满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