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历史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明确历史基本概念的性质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1-12

如何帮助初中学生明确
历史基本概念的性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张云
一、内容提要                                               
初中学生对于历史基本概念中的性质认识程度不够。本文以八年级上学期第七课《戊戌变法》的教学过程为例,培养学生自行归纳历史规律,试图为初中学生探索出一条形成历史基本概念的方法。
二、正文
(一)、背景
从史与论区别的角度,可将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划分为史实概念与理论概念两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实概念较之理论概念更具体,学生也更易接受,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 
    史实概念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如“西安事变”,包括对该事件基本史实的概括:历史背景、爆发时间、地点、基本过程;还包括对这一史实的评价:西安事变表明绝大多数具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史实概念依其所反映的内容又可分为事件概念和人物概念。前述“西安事变”为事件概念。人物概念主要包括:所处的时代、类别、事迹、作用等。 
随着2008年江苏省新高考方案的确定,初中历史的教学要求随之提高。据南京市两年中考的反馈和教研活动中初高中老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发现初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具体知识的几个要素掌握得普遍不错,惟独对历史基本概念中的性质认识程度不够。为了适应08年高考的需要,也为了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通过对基本知识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形成基本的历史概念 ,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有必要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性质的分析和理解。
(二)、过程
要加深学生对史实概念的认识,最佳选择莫过于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了。于是努力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史实概念的性质,是我在这一单元教学中的特别之处。现以第二单元第七课《戊戌变法》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段加以介绍。
师:“请结合书本,归纳戊戌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派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师:“综上所述,戊戌变法试图从哪几个方面对清政府进行改革?”
学生回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戊戌变法的各项内容对哪些人特别有利从而得到支持,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从而遭到抵触。首先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这个内容将会有利于哪些人参政议政?”
“维新派”学生齐答。
    师:“冗员指政府机构里多余的闲人。因此裁撤冗员必然使哪一阶级的势力大大削弱?”
生:“地主阶级”
我在黑板上写下地主阶级和维新派的字样,并在地主阶级旁边添加了一个向下的尖头,表示地主阶级力量削弱;同时在维新派的旁边添加了向上的箭头表示维新派力量增强。
师:“那么维新派属于哪一阶级呢?”
还没等我说完,有人已经在下面回答资产阶级,但是这样的声音比较少,说明大部分同学并不清楚维新派属于哪一阶级。
师:“如果政治方面的改革还看不出来,那么让我们继续分析经济方面的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同学们思考一下,此时中国共有哪些阶级?”
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师:“此时的中国社会当然也有少量的无产阶级,只是他们目前力量太小,也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暂且不谈。其他几个阶级中,农民阶级有没有能力兴办工矿企业?”
生:“没有”
师:“而地主阶级虽然有能力,但是地主地主顾名思义是拥有大量土地的主人,所以绝大多数的地主如果要进行投资,是选择买土地还是兴办工矿企业?”
生:“买土地”
师:“所以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实际就是鼓励哪一个阶级去兴办工矿企业呢?”
生:“资产阶级”
师:“所以经济方面的措施毫无疑问是增加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我在维新派的旁边又写下资产阶级的字样,同样添加了向上的箭头表示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思想文化方面的第一个内容‘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这里所说的西方书籍里的新思想,毫无疑问应该是哪一阶级的思想?”
生:“资产阶级”
师:“因此第一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同样是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我又在资产阶级后面添加了第二个箭头。
师:“思想文化的第二个措施:‘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将有利于哪些人宣传自己的思想,扩大本阶级的影响呢。首先农民阶级虽然有这个需要,但是中国的农民过于贫困,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利用报刊进行宣传;地主阶级有没有必要通过报刊言论来进行宣传?”
“没有”学生齐答。
师:“不错,他们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他们可以通过官僚的奏折直接向皇上或慈禧太后上书,有阳光大道可走,就没有必要走独木桥了。因此这个措施同时是为了便利资产阶级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扩大本阶级的影响。”
我又在资产阶级的旁边添加了第三个向上的箭头。
师:“至于军事方面的措施,毫无疑问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国防力量,我想任何一个阶级对此都不会有任何的质疑。因此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戊戌变法是为了维护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呀?”
“资产阶级”学生异口同声。
师:“所以进行改革的维新派必然属于哪一阶级?”
生:“资产阶级”
师:“下面请一位学生归纳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
学生回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师:“非常好。回忆上节课《洋务运动》,联系本课戊戌变法,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将洋务运动定性为失败的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而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将戊戌变法定性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此以后如果我们还要对类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定性,我们必须学会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呢?”
生:“看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者是哪一阶级,或者看这一历史事件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我们就可以将这一历史事件定性为这一阶级的事件。”
学生在学习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归纳了这一历史规律,这样的历史教学过程无疑是对学生历史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简单传授与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提取历史信息并归纳相应历史规律的能力。如果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相信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评价与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基本史实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浅层次、基本概念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中间层次、基本规律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最高层次。初中教学固然是为高中历史教学打基础,但是初中历史教学也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基本历史史实的传授与掌握,相反,在初中阶段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基本概念并能将相关联的基本概念进行归纳与组合,提炼出历史规律,则会使学生收益匪浅,使他们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也才有可能真正体现出“学史使人明智”的真味。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和形成能力的关键,而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有赖于老师长期的潜移默化给予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方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为此做了一些努力。
本次教学尝试在本课中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为帮助学生确定历史事件的性质,我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做了如下的引导:
1、为减小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思考和分析的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阅读课本材料。
2、教师把握课程教学的方向,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和分析,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型课堂的特色。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大胆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形成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这个尝试过程中,学生从最初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分析历史基本概念的性质,到后来自主整理分析思路并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应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而且这一尝试也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了成功的范本,提高了我本人的教学能力,拓展了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