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建邺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齐聚建邺初级中学,参加了主题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解读”的教学研讨,本次活动由建邺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朱晓敏老师组织开展。
首先由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朱晓敏老师进行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解读。她将工作计划分为了核心团队建设、常规教研活动、学科评价研究三个版块进行解读。强调了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高校课堂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此外在学科评价研究中着重强调了集体备课的规范化和具体化,以课标研究为基础的集体备课活动落实到周,重视备课活动的记录。
紧接着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能力的提升的课题研究解读在三个年级老师群中展开,每位老师认真思考,积极提出自己对课题的想法和实施建议。各个年级交流分享了一些新的收获。针对学生讲演能力的提升,七年级负责人邹晓娟老师提出可以将学生讲演能力的提高落实在课前、课中与课后。课前可布置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课上至少一课组织一次小组活动,重视小组活动的汇报环节,老师根据讲演目标进行评价,课后可组织讲演竞赛。同时提出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层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阅读教材能力的提升,八年级负责人杨春林老师认为老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从带着提示性语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学生做教材结构的填空到慢慢减少提示性语句再到学生能自己做出教材结构图。在这其中还要可以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以及学生积极思考老师提问的的目的所在。针对学生提出具有学科特点问题能力的提升,九年级负责人施红心老师在总结近几年中考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学生提问、质疑能力的培养实则是针对中考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实施上,可先以整理学生问题来进行学情诊断,然后将学生问题发给学生,课堂上进行解决,课堂最后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此外将学情诊断时筛选出学生提出的好问题穿插于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解决学生的困惑。
省特级教师许冬红老师在听取了三个年级的学科能力提升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建议后,向各位老师讲述了课题研究的由来,请老师们一起思考以学生讲演能力、阅读教材能力以及提问质疑能力为主线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能力提升的课题研究的原因与意义何在。她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中做研究,将学科能力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落到每个年级每个单元。每个年级确定研究重心,抓住主线的同时渗透其它能力的培养。结合近年中考试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许冬红老师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必须着眼于长远,培养学生会思考的能力。课堂教学做到既有规范性的训练,又有学生问题应对力即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以变应变”。
最后区教研员朱晓敏老师用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够引领我们的方向”来鼓励所有老师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为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