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许冬红名师工作室在浦口区第三中学举行跨区联片教研活动。来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以及建邺区、浦口区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围绕“培养学生学科能力”这一主题,南师附中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的王鑫红老师和莲花实验学校的白林老师分别开设公开课,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冬红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主题目标,王鑫红老师开设了九年级《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这一课。以“猜-读-理-释”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王老师先让学生猜测编者意图并且整理出疑惑写在纸条上,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书中的答案,并在学生寻找艰难时,讲解归类问题的方法。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之后找出了答案。本课环节紧扣,在层层递进中,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不断有新的认识和收获。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题目标,白林老师开设八年级《善用法律》这一课。先让学生对所学正文进行标节分段,白老师通过方法讲解,学生很轻松完成初步阅读任务,接着白老师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精准阅读。最后师生合作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学生明确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更好理解本框的框架和内容价值。本节课不仅对课本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精准阅读,更能将其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
以两节公开课为范例,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冬红老师作了《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一点实践》的专题讲座。许老师分别从“为什么做、怎么做的、推广应用、部分成果”这四个角度具体阐释了我区在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方面的一些举措和思考。
首先是“为什么做”:一方面是基于本学科三维目标提出前后的课堂现实。三维目标提出前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知识目标为重,对如何掌握知识的研究较成熟。而在三维目标提出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被重视。由此可见,业界对能力目标的关注度并不高,这导致知识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缺少支撑,且三者容易被割裂。另一方面是基于南京体验式教学、小组教学推广中的瓶颈。学生分享交流实践机会增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产生了新矛盾,其中突出的有:1.学生缺乏高质量表达观点的能力; 2.生活化的教材学生难以把握其内在逻辑,自主学习难以进行;3.学生主动学习与发现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淡漠。
其次是“怎么做”:我区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策略:系统规划设计、结合单元教学、教研活动主线、分阶段分步骤。具体做法是一方面进行总体设计:七年级侧重培养学生学科讲演能力,八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研读课本能力,九年级侧重培养学生提问质疑能力。另一方面是多维度实施计划。其一是自展开课题研究以来,我区各校在课堂教学中植根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开设市区级公开课、讲座五十余节,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竞赛活动,其三是通过统测调研考查学生的能力培养情况。
接着是“推广使用”:新教材的自主学习与测评中每一单元都有该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阶段要求、方法指导以及实践活动,扩大研究成果的受益群体。
最后是“部分成果”: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区思品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教科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得我区整体教研实力的增强。
讲座结束后,许老师与工作室成员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本次教研活动既为全体老师就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供了可借鉴课例,也从理论高度就如何实施问题引导大家进行理性思考。活动结束,到场的老师均表示收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