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点,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对待学生方面
1、给学生一点“不听话度”。我们要求学生行为上要规范,但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2、要给学生以更多的爱。因为爱有利于人的智能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我们必须爱学生,就能以满腔的热情教育学生。
3、创造民主宽松的环境。民主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民主和宽容对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是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个有潜能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要尊重他们。
4、要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因为敢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我们应该支持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我们应该聆听、接受或者引导。
5、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他们的标新立异一要允许,二是鼓励,三要引导。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非常活跃。
6、教给学生创新的技能。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脑力激荡法、戈登技术、逆向思维法、缺点列举法、联想法、移植法、打破定式法等。
教师业务方面
一.认真备课,这是精讲的前提。要精讲,就要学习、钻研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通晓教材,突出重点,同时了解学生,明确难点,研究难点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
二.提高语言艺术。不多讲一句无用的话,不多写一个无用的字,这是精讲的要求。有人说:“对于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还重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教师的表达能力主要是语言,语言通俗简洁,使学生易懂;留下间隙,便于学生思考;生动形象,以引起学生兴趣;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时对学生容易理解又容易忘记的公式可编成顺口溜辅助学生记忆。
三.要做到精练,教师就要通晓习题,明确每一习题的特点、目的与作用,区别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巩固的;哪些是创造性的;哪些是单纯的;哪些是综合的;哪些学生可独立完成;哪些得给以提示;哪些应做教材讲授。不论哪种类型的习题,教师应事先演算一遍,然后针对问题进行精选。如为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为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去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领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兴趣,可选一些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题,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四.把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通过做典型题,强化分析过程;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注意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和不足要及时地矫正补偿。艺术性较高的教师,有时甚至喜欢要让学生错在“点子上”,以提高“免疫力”,俗话说:“吃一堑,长一知。 总而言之,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这就需要我们在“精讲精练”上下功夫,也就是力求做到教师讲得“少”,引得“妙”;学生学得“精”,领悟得“深”。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能力,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精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课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