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语文

“比较阅读”让自读课文教学向纵深发展 ——建邺区第二盟区七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来源:南湖二中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05-09

比较阅读”让自读课文教学向纵深发展

——建邺区第二盟区七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4月27日,建邺区第二盟区七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在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二楼录播教室进行,这次的主题“自读课文”的教学研讨。

第一节授课的老师是南湖二中的杨立业老师。杨立业老师从《竹石》和《墨梅》两首诗导入,引出“托物言志,以我观物”的写作手法。接着,杨老师结合课文《一棵小桃树》设置场景,让同学们作为江苏教育频道的《名家访谈》节目的观众代表采访贾平凹先生,就“托物言志散文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提问。

三个模拟采访设计很有层次,先让班级同学采访问题备选中选择题目,然后同学结合课外阅读文章自己设计采访问题,最终班级同学结合《一棵小桃树》《访兰》《丑石》,向贾平凹先生提出有关托物言志散文创作的问题。在现场模拟采访过程中同学们总结出阅读托物言志散文的一般方法,懂得了托物言志不光是“以我观物”“以物观我”,更是“以我观我”。

一人采访,一人模拟回答的现场模拟采访,形式活泼,同学们由羞涩到大方、从只字片语到流利应答配合默契,语文自读课的自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听课老师们对杨老师的课堂整体设计颇为欣赏。

 

 

 

 

 

第二节课金陵河西的张丽娟老师上的同样是《一棵小桃树》。

 

张老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圈点勾画,从品味“这是怎样的一棵小桃树”入手,引出小桃树坎坷的经历,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进而张老师指导同学们回归文本找出文字,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明确: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小桃树其实是为了写自己,这就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接着张老师出示助读资料,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最后一段:“用小桃树开花了,那我的梦想开花了吗?” 张老师顺势拓展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同学们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分析课文,明确文章的主旨,同时同学们相互补充介绍贾平凹的作品特点。最后,张老师在总结的时候不忘记勾连学过的《紫藤萝瀑布》,请同学们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异同。

这堂课,张老师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寻答案,并明白托物言志的由来。课堂气氛活泼,有些同学的回答十分精妙,博得了听课老师的称赞。

 

    

  第三节课是南湖二中的李超群老师的微讲座《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几点想法》。李超群老师从自己教授自读课文的感受来谈想法。她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靠自我培养和家长、老师的督促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教师营造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以生为本的设置问题。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形成语文阅读策略。教师运用比较策略,以教读文本作为被比项,将自读文本作为对比项,通过同向比较、异向比较等方法,来构建自读任务,开展自读活动,从而落实单元语文的教学任务,有利于自读课教学走向深度,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