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观课感受
今天听了下午两位老师的课,感慨颇多,两节课堂有着很多的共同点,如两位老师都很具有亲和力,都很注重孩子们习惯的培养、情智的训练、思维的启迪、语言的表达、情智的训练。在课堂上,两位老师都能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都给孩子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放飞思想,尽情地畅所欲言,比如吴老师的课堂上,当讲到大象来到悬崖边该怎么办呢,老师让孩子们想办法,有的说找蝴蝶帮忙,有的说用直升飞机,孩子们不局限在故事中,在呼唤蝴蝶帮忙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一起帮忙呼唤,入情入境。张老师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中也让孩子们去猜想、去联想。
要说有什么不同,那么幼儿园的这节课堂吴老师是一个讲述者,带领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理解和感受,在课堂上两边故事的讲述,第一遍以老师讲读为主,老师用语言的魅力进行不同角色的语言修饰,带着孩子们读、听、理解、讨论。第二遍的故事配乐配图,整体的听故事中使孩子们更有角色感。让我们感受到绘本带给我们内容上和主题上的震撼。
而一年级的张老师更注重学以致用,老师则是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们在图文中走进去又走出来,带领孩子们积累和运用,训练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孩子们搜集信息、对比信息,并且进行延伸性的拓展训练,更注重表达方式上的有趣。
幼儿园的这节课,在讲故事中扫清拦路虎、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等也是我们小学低年级常用的方式,幼儿园在这方面给了我们良好的铺垫。
幼小衔接教研观课感
1、联系:
两位老师的教态与语言都十分温和亲切,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角色演绎,把绘本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伍老师还能模拟不同动物的不同感觉,一下子把小朋友拉进故事情境中了。同时,两位老师都特别关注学生,他们的教学都以学生为基础,他们的创编都是基于学生的。比如伍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帮忙喊“救命”,一下子把学生拉进故事情境之中。张老师也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自己想认识的家人,从而引入精读,这样的教学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
2、区别:
同样是绘本教学,两位老师在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指导上还存在一些不同。比如同样指导读图,伍老师设计一些比较简单问题,比如请小朋友找一找图上的兔子在哪儿,从而通过读图片进入故事的情景,感悟故事内容积累故事语言。张老师则把绘本当做一种资源,通过读图引导孩子进行句式、思维的训练,比如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抬头看见_____,低头看见_____。”“一会儿_____,一会儿_____。”以及最后的创编故事,将孩子积累的语言引向应用。
同样是十分优秀的绘本展示课,两位老师在相同处见不同,让我们这些17届的新老师了解到幼儿园小朋友的一个学习状态,从而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上进行更好地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