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心管理

区幼小语言组发言整理(张艳丽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6-04

问题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艾玛和蝴蝶》和一年级语文《我家是动物园》两节活动中,你看到的差异。

首先,最直观的是孩子年龄的的差异,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生理结构,也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比如,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所处的敏感期也不同。

这也决定了接下来所说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活动的策略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1.       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

幼儿园的这节阅读活动更注重感知理解与情感体验,目标重点在理解关键词语,理解故事,对故事进行猜测。同时兼顾幼儿感情态度与社会交往的全面发展。小学的则是以绘本为载体,目标重点在拼音、识字、句式等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上。更加关注个体充分自主地表达,为写作进行基础铺垫。此方面来看,小学是幼儿园的深化。

2.       活动组织

(1)活动时长不同,大班课在3035分钟,小学后,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因此活动时长也有所增加。

(2)活动时座位布局方式不同。幼儿园为半圆,老师与每个孩子距离都很近,可以更及时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不同反应。进而及时捕捉与支撑。小学则为秧田式布局。整齐划一,便于老师管理。

(3)活动人数不同。幼儿园人数较小学来说稍少,这也是针对幼儿阶段孩子情绪、注意力、自控能力等尚未完全成熟等特征作出的差异化应对策略。

3.       活动策略

(1)教师提问策略 幼儿园教师的问题更具开放性,根据画面情节让孩子猜想故事发展,注重孩子发散性思维。小学的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孩子讲、进行填空等等。

(2)师幼互动 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更亲切,氛围更自由。这也是与幼儿年龄特征相符的一项活动策略。

 

 

 

问题二:在幼小衔接上,我还可以做什么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衔接,也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衔接。阅读方面也要引导孩子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方法、阅读的专注力以及阅读时猜测、批判、反思等品质的发展。

1.       注重阅读环境的创设与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培养阅读能力。

2.       进行前书写、前识字准备,引导幼儿进行文字辨识。将口语和书面语结合。

3.       日常教学中注重字面文字材料,引导幼儿多说多认。

4.       提升教师在阅读方面的素养。

5.       “一日生活皆课程”,语言是工具,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语言的培养,进行幼小衔接。

6.       注重阅读方式、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加强幼小的联系,为语言、为阅读做出实质性衔接。

7.       家园结合,家长带孩子讲睡前故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幼儿园也提供更多幼儿阅读的机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