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莫愁湖小学一直着力于展学课堂的研究,着力于让学习看得见的课堂和作业改革。在双减的背景下,作业不再是单调的练习,而是以分层次、有弹性、个性化的形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巩固。为了在“双减”和“展学”课堂理念的基础上,优化设计,郝玉梅校长推荐老师们阅读《重构作业》这本书,并把这本书推荐给了百校千师结对的高淳东坝中心小学的老师们。11月7日,两校老师们进行了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书中对作业的解读,令老师们受益匪浅。
作业即游戏活动:正如“作业”一词首先产生于德国一样,最先对作业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也是德国教育家。主要代表就是德国福禄贝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她们更多地将作业作为一种训练幼儿技能的游戏活动、一种学校内进行的教育活动。
作业即教学巩固:主要代表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苏联的凯洛夫。赫尔巴特曾说过:“为防止学生忘记学过的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练习。”20世纪50年代,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里他提倡的“五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对我国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业作为教学五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国内作业布置的思想、形式和要求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作业即学习活动:19世纪开始涌现的以杜威、克伯屈等为主要代表的近代教育家,则更多的从课程角度,将作业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作业的价值和设计方法。这对作业的功能定位、形式、要求、实施方式和效果等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作业即评价任务:如泰勒、布鲁姆和加涅等教育家将作业作为一种评价任务,即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作为诊断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手段的有效措施。


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是莫小和东小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