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为金中实小和砖墙中心学校的两校教师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学校不断深化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开展一次数学教研交流活动。

朱子龙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一课是从书本中的练习课思考题出发,分多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规律。首先探索的是若干个小正方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增加个数的规律,在发现规律之后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如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从而逐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信心。在个数的探索完成之后,又通过同一道题目研究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除规律的探索以外,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最后将题目变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补充三角形数、正方形数等有关形数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

王玉洁老师这节课用一张纸串联了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及大小比较等知识,通过回忆如何用一张纸围出体积最大的长方体过渡到用一张纸如何卷出体积更大的圆柱,学生有了先前围长方体的经验,能够将猜想验证的方法自主迁移,研究出沿着长卷,圆柱体积更大,在此基础上追问有没有办法卷出体积更大的圆柱,由此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应用裁剪的办法创设出体积更大的圆柱。整节课学生的推理意识得到了发展。

朱建玲老师的《怎样转,体积最大》是一节探究课,在这节课中,学生多次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探究问题的经验。朱老师带领学生先后研究了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地旋转,以长方形纸旋转形成圆柱的探究过程为基础,学生自主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在冲突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猜想,并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去证明猜想。学生在举例、用字母表示等方法验证猜想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仲妍老师开展了《浅谈数学中的美育》讲座。在倡导“五育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在数学教学中融合美育。教师应让学生发现、感知、欣赏数学美,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教学中应熏陶数学文化激励学生数学学习,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采用多元表征让学生感悟数学美,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