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举办了“探寻六朝文化 创生美育课堂”百校千师美术专场教研活动暨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生活教育理念观照下小学美术半学具开发的实践研究》推广会。本次活动由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李多元老师主持,活动由课堂展示和主题讲座两部分组成。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两所学校的美术老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叶宇琦老师、李多元老师执教的大单元课程《屋檐上的精灵——人面瓦当》,涵盖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六朝文化为背景,开启“人面瓦当”的创作之旅。第一课时由叶老师执教,叶老师借助视频深入研究“人面瓦当”的造型、结构等特点,使用半学具锡箔纸进行瓦当的制作。第二课时由李老师执教,李老师重点关注瓦当的材质、寓意和色彩,运用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给瓦当上妆,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琉璃质感的“人面瓦当”文创作品,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学生对南京地域文化的认识。两课时的教学均充分运用导学单、“半学具”锡纸以及竹笔创作浮雕效果的人面瓦当。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开发半学具的使用方法,以互动交流示范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体验,充分享受深度学习情境下的美术课。
展示课的第三节是由淳溪中心小学胡雨老师执教的《青铜艺术》一课。课堂上五(6)班同学化身文物修复师,抽丝剥茧地了解了青铜器的作用、种类、纹饰,以及历史上的诸多青铜重器。胡老师在示范环节融入半学具器形板,采用超轻黏土制作富有装饰美感的青铜纹饰,最后用颜料为器物进行美化修饰。本课设计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导入时以淳溪中心小学吉祥物“溪娃”和“根娃”带领同学们进入青铜艺术的殿堂,新授中以“培根”学习单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业时综合材料的使用十分考验创造力,展评时以南京博物院的青铜馆丰富了课堂情境,成功重现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王昱翔老师以《童韵“印”艺
臻美融绘》为题,进行了版画课堂案例分享。王老师的讲座对小学阶段版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通过3个课例说明了半学具的课堂应用效能,列举了学生易于学习的综合版画表现技法,展现了如何利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版画的创作。从基础上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拓印带来的快乐,是王老师的教学追求。
本次教研活动基于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生活教育理念观照下小学美术半学具开发的实践研究》的开展,旨在进一步触发半学具的开发与推广,让半学具的使用辐射更多联盟学校。在最后的互动研讨环节中,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李多元老师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介绍,分享了开题以来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课题组教师们认真倾听胡雨老师融入半学具进行课堂教学的感受,积极听取淳溪中心小学教师们对课题的建议。两校教师均表示参与此次研讨活动收获颇丰,希望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能继续相互启发,促进教育科研水平共同成长。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艺术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两校教师将在课题研究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落实艺术核心素养。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师们定能在教研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之花定会愈发灿烂!(信息员 王芳 李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