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建邺区第二盟区数学教研暨王海燕特级工作室教研及“百校千师”手拉手活动在南湖第三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探究深度学习,落实课标理念”。
建邺区第二盟区三、四、五、六年级数学教师、王海燕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高淳古柏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全程参与。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海燕和建邺区第二盟区首席教师孔英英两位大咖倾情指导。
南湖第三小学的杨发冬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比的意义》。首先,杨老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果汁与牛奶杯数之间的关系,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衔接,自然地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说说对2:3和3:2的理解,初步感知比的意义,通过算式和比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果汁与牛奶杯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结合对比发现,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在课堂上,杨老师还系统地阐述了“比”与数学基础概念——平均分得的份数、除法、分数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深层次地把握“比”的实质。整节课的设计既高效又富有层次感,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石埠桥小学的周婷婷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周老师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伊始,就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接下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做好铺垫。活动一中,通过“理”和“联”两个层次,在数和数量的转化中,让学生主动感受到分数、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活动二中,也有两个层次的“联”的过程,一是乘法分配律的联系,二是其他运算律的联系,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两个板块的“联”,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加清晰、完整。
晓庄一实小的夏秋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在这节课上,周老师创设情境,由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回顾整数计算方法。接着学生直接汇报预习成果,列出算式0.8x3,很多孩子知道结果是2.4,所以周老师由一个问题:你能用以往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个结果吗?学生接着小组合作,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算法的呈现和优化,转到算理的教学,以及列竖式注意点和小数点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趣味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计算能力。
在听课中反思,在评课中成长。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江苏省特级教师、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校长王海燕老师上台指导。她表扬了三位老师的教态都很好,亲切、自然。都很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活动设计也做到了层层递进。她强调了作为老师我们要注重课堂生成资源,活动设计要聚焦课标。进一步明确“探究深度学习,落实课标理念”的重要性。
王海燕老师指出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而数学深度教学要注重“联系的观点”、抓好“问题引领”、充分交流和互动以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在潜心追求数学的绚烂之旅上,我们将不断探索,博采众长,脚踏实地,载梦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