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 筑梦前行
——中华附小“百校千师”携手共进工作自评总结
对照南京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的实施意见(2019年修订稿)》以及《“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评估办法(2019年修订稿)》,现对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百校千师”携手共进工作自评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百校千师” 工作领导小组,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同时我们健全了“百校千师”管理制度,各项要求明确,分工如下:
组 长:潘文彬、胡江碧(全面负责)
副组长:赵爱珍(统筹)、沈军(协调和组织、英语及综合学科)
成 员:封海蓉(德体卫艺工作)、赵霞(教学管理工作、数学教学工作)、时珠平(教科研工作及教师团队建设)、常相波(语文教学工作)、许红(大队部及学生工作)
几年来,“百校千师”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部门积极联动,各项工作都能有成效地开展。
二、帮扶目标明确
中华附小针对桠溪小学地域偏远,教师参与高层次教学活动机会少,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等薄弱方面,制定了三年提升计划。除了主学科的交流帮扶,还对综合学科、学生成长以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帮扶。几年来,通过较周密的年计划、较详细的学期计划,以及每次活动的完整方案全面落实,能分年度达成目标,甚至能超进度完成目标。
三、工作机制健全
结对学校每年有携手共进工作方案,有结对交流、互动教研、目标达成评估、反思总结等工作机制,推动活动开展经常化、制度化。
学校每年有完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工作方案与时俱进。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学都会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年初会共同协商确定一年的工作计划,下半年还会根据工作推进进行方案的微调和完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益人群广泛。学校管理过程中,两校领导定期交流,共同商讨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水平,通过学校管理人员换岗全面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公开课、有讲座、有教研组现场教研,有线下交流还有线上沟通。在桠溪小学成立“潘文彬工作室”,定期开展送教活动。其他学科也全面开展,根据桠溪小学的需求,音、体、美、德法、科学及综合实践等综合学科的教学研究互动频繁,送教学科已做到全覆盖。
学生工作方面,两校结合各自学校的活动,开展学生书信往来活动,两校共读活动,共同朗读美文,书画展示活动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并肩前行。
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有“四有好教师”团队的交流及帮带,有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动联谊活动。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很多活动在线上完成。每次活动,有方案、有过程记录、有总结反思。活动开展促进了两校共同发展。
四、结对方式务实求新
通过两校换岗活动,探索构建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机制,共同提升办学理念,大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两校的办学水平,并成立换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潘文彬 芮爱平
副组长:赵爱珍 史建华 封海蓉 陈瑞基 杨梦龙
组员:沈军 赵霞 时珠平 吕霞等
两所学校有完整的换岗交流方案,因疫情原因换岗交流采用线上交流为主的形式开展,桠溪小学将在疫情有所稳定后分批派新提拔的中层管理人员到中华附小进行跟岗学习。两校的远程教学研究和信息交流频繁,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领域。
四、携手共进绩效明显
充分发挥中华附小现有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引领作用,桠溪小学芮爱平校长作为课题核心成员参与到中华附小课题研究中,引领桠溪中心校的相关子课题研究。发挥省课程基地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的推动作用,共同摸索课程育人途径和模式。发挥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的影响力,加强两校的共同建设交流,两校的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有显著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明显。桠溪小学四有好教师团队入围南京市初选,两校年终绩效考核均位于区第一梯队之列。
五、附加项
中华附小潘文彬校长的“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由潘校长领衔的“攀·灯“名师团队、”苏鲁皖“学校联盟,在省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力。所有活动都会有桠溪小学的参与,两校老师在活动中成长,桠溪小学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中华附小“综合实践”教研组和桠溪小学“科学”教研组双双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研组,两校办学质量均在区前列。中华附小潘文彬校长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引领桠溪小学的“淳慢理念“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