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实验幼儿园与高淳漆桥幼儿园结为牵手共建单位,园领导十分重视结对帮扶工作并把它作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种互惠互赢的工作方式,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带动作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设备,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我们通过接受师资培训、送教、观摩特色活动、网络交流等方式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经过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两园各项工作在原有水平上均稳步提升。在整个帮扶过程中,始终坚持对象针对化、内容实效化、形式多样化的帮扶路径,以此增强帮扶活动的有效价值;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现将我园在2023年度“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行动中的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诊断现状,基于园所实际加强内涵建设。
高淳区漆桥幼儿园坐拥得天独厚的“慢城”乡村资源,在园本课程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村野”课程框架。建实幼在“十三五”期间探索《基于儿童发展证据的“阳光成长”课程优化研究》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课程建设经验。两所幼儿园在携手共建的过程中,在自然、人文与社会资源等方面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还可以有效借鉴建实幼“阳光成长”课程的建构经验,帮助漆幼分析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确定“村野”课程建设方案,推进园所发展与“村野”课程的建设,通过优化课程与实施,充分照顾儿童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通过一日活动中的运动活动实施,实现儿童自我管理。从健康领域出发,以点带面,传递健康经验,建实幼将迁移“阳光成长”课程的评价经验、课程实施优化的经验,基于证据评价儿童,并视儿童的能力水平、发展需求安排相应运动活动;通过开展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建立儿童审美体验。在前期的现状调查过程中,两园的幼儿音乐发展水平薄弱,针对这一现状,借助许卓娅专家工作室,以研促学,指向幼儿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儿童、教师的共同成长,优化园本课程实施部分。
两园制定中、长期内涵发展规划,通过加强漆幼园本课程的构建及建实幼“阳光成长”课程进阶研究,持续提高两所园的课程实施质量,满足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各自课程体系,持续深化两所幼儿园的内涵建设与发展。
(二)回应问题,借助交流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基于漆幼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组织机构设置不全、骨干教师缺乏”等问题建实幼和漆幼通过园所管理现状研讨、管理经验交流、骨干岗位置换等方式,借助有效的交流机制,进一步发挥各自园所中班级、年级自主管理的能动性,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建立保教监管机制,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调整内部控制管理流程。针对性地、将建实幼的优秀管理经验辐射到漆幼,帮助漆幼赋能增效,同时吸收漆幼管理中的亮点,增亮自身的光彩,在园际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两园的管理水平。
1. 成立教研联盟,提高骨干教师教研管理能力。
教研组有计划、有目的、有效率地进行推进课程的系列教研活动。推动教研组以真问题、真研究、真反思为导向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问题意识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实践。建实幼以健康运动教研组、音乐教研组带领漆幼教师共同教研,建立教研组体系,确立正副教研组组长,通过线上、线下的教研现场为教研赋能,发挥教研组辐射引领实践基地作用。
2. 塑造典型风范,发挥榜样教师引领辐射作用。
为加强对两园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使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实现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和业务专长的同步提高,过好“教学业务关”、“班主任关”,进一步实施“青蓝人才培养工程”两园开展通过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挥建实幼阳光团队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和业务专长的同步提高,帮助教师扎实稳步成长为培养区级骨干教师。
3. 实地指导观摩,提升跟岗教师实践反思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夯实教师的教学管理和业务素质,提高管理的效能还是需要加强两园教师之间的实践能力,持续不断为教师提供循环向上的生长路径。通过业务园长、总务主任实地指导,漆幼跟岗参与业务管理及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实践中反思,取长补短,开放共享,携手同行共成长。
(三)齐心协力,共建工作两园收获喜悦。
我们的帮扶工作收获喜悦,建实幼和漆幼幼的教育教学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共建活动也带给了参与共建的教师很多启示,受益匪浅。通过共建,老师们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活动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发挥自身的长处,从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工作的热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我们两个幼儿园共同努力的方向,我们将落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以主题活动为抓手,继续开展班级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讨,为幼儿提供更加自由自主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