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育科研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0-29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室

                                       200612月)

 

“十五”期间,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和省、市教科所的具体指导下,在建邺区教育局直接领导下,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领导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方向,发扬“求真、求实、求新、求善”的作风,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十一五”是建邺实现教育现代化强区目标的重要时期。为了进一步实施科研引领战略,发挥教育科研在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的先导作用,根据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精神,参照国家、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区制订了《建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力争通过五年扎扎实实的实践探索,研究总结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科研成果,使建邺教育站在新区现代化的平台,优先发展、和谐发展、优质发展。

一、南京建邺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科研引领的战略,推进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整合教育科研力量,优化教育科研资源配置;推进“草根计划”,引导广大教师密切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行动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2010年,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各类课题超过300项,争取每所学校拥有一个以上市级及以上综合课题;20%的教师拥有市级个人课题;50%以上的教师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研究;着重抓好810个在省、市有影响力的重点课题。

二、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发展的原则

1、坚持研究的正确方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自主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

2、以应用研究为主,贴近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精”、“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3、突出重点,加强研究力量联合和整合,对于建邺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课题,开展协作研究,进行联合攻关。

4、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推广的关系。发挥网络平台在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中的优势。

5、拓展视野,借鉴和吸纳当今国内外(包括本区)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纳中外历史上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活跃研究气氛。

三、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总体安排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采取一次规划,分批申报的方式,以适应本区教育的发展,并与国家、省级、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协调。

    “十一五”课题侧重于对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性的问题进行研究,面向全区公开招标。关于学校对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特色、经验、范式、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由各学校按要求申报。个人课题主要是教师个人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由教师个人进行申报。自选课题是研究者根据自身需要和力量,提出的具有研究价值、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选题并进行申报,以满足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需要。

四、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

(一)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思路和操作策略研究

1、教育现代化强区的内涵、目标定位与有关理论

2、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方案设计

3、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操作策略

(二)以校本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1、校本管理的内涵及管理机制的创新

2、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的构建

3、校本研修的方法、途径

4、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5、“以校为本、区校一体”的教师研修文化

(三)中小幼精致化管理的研究

1、中小幼精致化管理的特点与目标

2、中小幼教学的精致化管理

3、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精致化管理

4、中小幼校园的精致化管理

(四)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策略研究

1、建邺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与实施

2、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3、信息化教师研修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5、教育基础数据应用信息化

(五)新课程理念下“分层教学”的研究

1、新课程理念下“分层教学”的目标、任务和方法、途径

2、新课程理念下“分层教学”的操作策略

3、新课程理念下“分层教学”的评价

(六)学习型学校建设的研究,

1、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内涵及操作策略

2、学习型教研(备课)组建设的评价及考核

3、学习型班集体建设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七)新时期学校育德工作实效性研究

1、德育主体模式的操作策略与实施

2、学生基础文明与习惯的养成

3、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

4、学生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八荣八耻”教育

5、学校地方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八)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1、师德建设的创新与实效

2、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骨干教师培养的操作策略及实施

3、摆脱职业倦怠和排解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

4、“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建设

5、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的方法、途径

(九)学校特色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1、学校特色文化的特点与目标

2、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十)外来工子女教育的研究

1、外来工子女教育政策的研究

2、外来工子女教育有效实践的研究

3、“融合教育”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五、实现“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主要措施

1、树立科研先行的战略思想

“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实践证明:哪所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哪所学校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就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工作中的先导性作用,应用教育研究工作中成功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借鉴、应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2、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使市区校三级教育科研管理网络更加合理、有序;教育科研专兼职结合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进一步促进全区教育科研的跨越式发展。

3、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转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大力倡导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降低研究重心,把教育科研的领域和侧重点进一步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学生,采取有效措施,把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育科研的立足点,把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教育科研的着眼点,把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教育科研的切入点,把提倡教师改革创新出精品作为教育科研的生长点,有效解决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脱离的“两张皮”的问题,切实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推进教育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

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是适应全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发展的需要,建立全区教科研的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全过程管理是新阶段工作目标之一,促进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的创新,推动全区教育科研的整体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