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讨论稿)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教育科研的总体部署,加快南京教育科研转型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南京科研特色,创建科研品牌,为“智慧南京”和“教育名城”建设提供支撑。
二、工作思路
进一步明确“研究+服务”的工作定位,实现“三个三”的南京教育科研工作基本思路:1.三个贴近:贴近市教育局中心工作;贴近基层学校教师;贴近教育改革发展前沿。2.三个转变:由“事务管理”向“专题研究”转变;由“被动指导”向“主动服务”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3.三个打造:打造南京特色的科研品牌;打造和谐发展的内部文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科研队伍。
三、工作举措
主要体现为“落实一个规范”,“强调两个到位”,“狠抓三个提升”:
(一)落实一个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相关工作规范,认真落实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强调规范工作和创新工作,强调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到基层开展工作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和所里“五约定”的要求。通过《课题研究规范读本》、《财务内控制度手册》等引领全市教科研工作和内部财务工作的规范化运作。严格遵守勤政廉政要求,严格执行作息制度,自觉遵守工作常规。
(二)强调两个到位
具体为:
1.研究到位。
(1)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围绕国家级课题《区域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加强对课程品质的理论探索,开展南京区域课程品质提升现场会活动,梳理、提炼南京学校课程品质的若干经验,加以推广,不断提升南京市学校课程品质提升研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教育管理研究。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做好教育管理研究,在学校文化、小班化研究、区域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研究、高中多样化研究、学校课程建设、苏派教育研究等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做出精品,做出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3)教育资讯研究。配合市、局中心工作,继续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小学内涵发展等教育改革前沿资讯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研究、比较研究,提升调查问卷设计、实施、数据统计与分析、调研报告撰写的质量,扩大教育调查的影响,为教育决策提供准确资讯服务。
(4)教师发展研究。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整合市区校优质教育科研资源,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论文写作为切入,扎根课堂探究课程,促进全市教师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5)儿童发展与德育研究。带领全市中小学校积极运用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学校德育创新,引领学校科学地规划与设计学校德育课程,营造浓厚的德育研究氛围。开展学校德育课程的深度研究与优秀德育课程成果推进,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6)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支持作用,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深入开展,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质量,建设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系统平台,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的发挥,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与普及工作,初步建设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服务到位。
(1)精品课题五〇工程。继续加大精品课题的指导与研究力度,加大对精品课题研究的指导和中期评估,提升精品课题研究品质。选取典型学校科研成果在《南京教育》及《南京教育科研》等刊物上开辟专栏宣传,加大精品课题研究的区域推广力度。
(2)十二五课题指导工作。做好十二五课题的开题和结题工作,强化市区校三级联动机制,和集体备课题工作制度,切实推动南京教育科研的整体转型发展,真正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真实、可能与有效的教育科研指导与服务。
(3)教育科研成果评审。做好2014年优秀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评审工作,做好南京市高品质学校课程的评选工作。
(4)个人课题。做好教师第七期“个人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第八期“个人课题”过程管理工作,做好100项重点“个人课题”的过程指导工作,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引领广大教师继续深化“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一张皮”的思想。
(三)狠抓三个提升
1.提升队伍建设的水平
(1)名师、名校长、教育专家队伍建设。围绕1130计划,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做好“教育家型校长高级研修班”、“基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教育系统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全国校长发展学校”、“教育系统青年管理人才培训班”等培训工作,强调课程化、体系化、常态化和科学化等。
(2)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做好“南京市教科研领导及骨干高级研修班”、“教育博士”、“ 南京市德育研究与管理高级研修班”、“课题研究骨干培训”等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培训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各方面研究与管理的专家资源,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3)科研员队伍建设。做好所内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强调工作规范,强化科研员深入一线学校,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塑造一支德才兼备、和谐共济、研学并重的科研员队伍。
(4)科研讲坛。由所长室、党支部以及各部门轮流承办,围绕教育热点、重点,邀请专家、领导做专题讲座,同时,围绕所内研究人员学习和工作,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突出专题学习和合作学习。
(5)国际国内交流。组织研究骨干深入国内课改先进地区和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一些重大的教科研交流活动,积极参加“长三角共同体”、“副省级城市教育科研协作体”、“南京、武汉教育协作交流”等教育科研协作体活动,加强向同行学习的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南京教育发展。
2.提升期刊图书的质量
提升《南京教育》、《南京教育科学研究》二刊的编辑质量,做好《我们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智慧》、《高品质学校课程》等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展示南京教育科研品牌项目。
做好教育前沿资讯、热点资讯研究成果的编辑、发行工作,在前期《慕课》、《学区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均GDP达1.5万美元后的教育》等资讯文本的基础上,不定期地推出相关资讯研究成果。
3.提升教育科研的美誉
(1)名师公益大讲堂。南京市“名师公益大讲堂”已经成为南京教育品牌,继续打造南京名师公益大讲堂,使之传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正确的教育行为,传递教育的正能量,打造南京教育人的美好形象。
(2)科研送教。“科研送教”已成为南京市教育科研重要的科研品牌。活动开展30次以来,遍及全市各区,并受邀到青海省西宁市、浙江省台州市、山东省菏泽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展科研送教活动,普遍受到欢迎,申请科研送教的区和学校越来越多,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克服一切困难,尽量满足基层学校科研送教的要求。
(3)网站建设及教育宣传。做好“南京教育科研”、“南京教育党建”等网站建设,主动加强与国家级、省级三类媒体的联系,主动宣传南京教育教学成果和创新举措,扩大南京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