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花香溢,清风迎春来。2023年4月14日上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数学“动手做”栏目的开发设计与案例研究》阶段汇报现场会在致远外国语小学四楼报告厅如期开展。与会领导有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老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王凌老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柳衍老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范韦莉老师。出席现场会的学校领导有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谢英校长、李丹副校长、吕程副校长。参与现场会的还有建邺区小学各学校教科研校长、教科室主任、数学骨干教师代表。

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课例展示。首先,由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桑坤老师带来课例《容积最大是多少》。桑老师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变换条件,让本来确定的结果转为了不确定,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研究过程中,借助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经历了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亲身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中思维也得到了进阶。

接着,由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刘慧敏老师带来课例《测量的学问》。整节课刘老师创设了不同层次的多维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充分的体验,深刻的感悟。学生在操作中不仅体会到了测量的方法,积累了测量的经验,还助推了学生“量感”的生长。

活动的第二项议程是由课题组主持人范韦莉老师携致远外小刘媛、桑坤、袁芳、陈彧、韦斌六位老师,带来沙龙分享《小学数学“动手做”研究的行与思》。沙龙从课题的核心关键词“动手做”出发,围绕“动手做”的素材开发、学习路径、素养落实三个方面来进行畅谈。明确在“动手做”的课程新视野下,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涵养、能力的提升,更体验到数学思考的美妙、数学思想的深远、数学创造的乐趣,还孕育出非数学学科特有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沙龙结束后,课题组还呈现了精彩绝伦的视频盛宴,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动手做”栏目开发设计与案例研究的实践历程。

随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刘老师首先对致远外小浓厚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赞致远外小有着优良的研究基因,课题研究抓手有力,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接着就两节课进行了指导,这两节展示课的共同特点是:研究方案是由学生共同参与自主设计,研究过程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也对两节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将学习内容借助真实情境引入,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并让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后,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王凌老师做总结发言,王凌老师以量感为例,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内涵有自己的解析,其次将其分解在教学内容中,最后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对于量感,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凡是事物的物理属性均可测量;其次,测量中单位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不同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测量中还要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体会到误差的合理性。同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也要在测量后建立联系。

每次活动都是一场历练,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回顾与反思。老师们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创新,深入持续地研究,为儿童高质量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
(撰稿:桑坤 校对:刘慧敏 审核: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