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当下,我校创新打造“家长课堂进课堂” 特色品牌,通过挖掘家长职业资源与教育智慧,构建“三全育人”新生态。3月14日,12 位家长化身“职业导师”,以沉浸式课堂打破校园边界,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共同绘制学生成长“同心圆”。
一(1)班 儿童时期如何避免骨折发生
王浩初爸爸带来《儿童时期如何避免骨折发生》的精彩分享。他凭借专业知识,从骨骼解剖、骨折定义、发生原因等方面展开讲解,让孩子们认识到骨折的危害。他还详细传授避免骨折的方法,如运动防护、乘车安全等。同学们积极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许多避免骨折的实用知识,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
一(2)班 飞行的秘密
陈简一爸爸带来了主题为《飞行的秘密》的讲座。他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飞行原理,让孩子们了解到飞行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现场还设置了精彩的互动实验环节,孩子们亲手参与,直观感受空气动力学的神奇力量,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一(3)班 通信的发展史
彭令仪爸爸带来的《通信的发展史》是一次精彩纷呈的知识之旅,它引领同学们穿越时空,从古代简单的信号传递方式,如烽火传信、飞鸽传书,逐步走进现代通信技术的辉煌时代,同学们进一步明白通信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世界,经历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学习体验,激发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1)班 地铁是怎么建成的
段姝冰爸爸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轨道交通知识讲座。他从地铁轨道的如何产生,如何挖掘,到如今的地铁现况给孩子们进行科普同时还模拟挖掘机小游戏和vr虚拟现实体验,让孩子们动手又动脑,在游戏中喜欢上轨道交通的知识。
二(2)班 阳光到电力的奇妙旅程
魏思齐妈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阳光到电力的奇妙旅程”。她借助直观的动画演示和简单易懂的实验,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了光伏发电的原理,让大家清晰地了解到太阳能是如何一步步转化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能。互动环节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感受电力传输的奥秘。
二(3)班 寻迹唐宋元明清
周佳一家长以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为脉络,生动讲述了各个时期的杰出人物。从唐朝诗仙李白的浪漫豪情,到宋朝苏轼的豁达多才;从元朝关汉卿对社会百态的刻画,再到明朝郑和的伟大航海壮举,最后到清朝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文学传奇 ,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这些杰出人物的非凡成就,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爱,在心中种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
三(1)班 清明
黄梓桐妈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有趣《清明》知识课。黄梓桐妈妈从清明节的由来、故事讲起,带领同学们走进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课堂上,同学们还用春天的柳条和海棠花亲手制做春日花环,动手实践,让课堂更有乐趣。
三(2)班 消费者维权知识
黄文博妈妈聚焦 3·15 消费者权益日,为学生们带来消费维权知识。她借助实物包装袋,生动地介绍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商品信息识别方法,还展示了“三无产品”,强调其危害,并揭露“免费抽奖”等消费陷阱,同时提醒学生保护隐私。通过情景模拟,让同学们深入思考维权方法,让学生们增强了消费维权意识,掌握了实用维权技能,助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三(3)班 美食DIY
周海翼妈妈和孩子一起动手,把酸奶、水果、坚果巧妙搭配,变成美味又健康的小点心。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品尝到美味的食物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家长看着孩子吃得开心,也由衷地感到幸福,期待以后还有更多这样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三(4)班 鉴赏美术·发现生活之美
王予森妈妈以《鉴赏美术·发现生活之美》为主题,引导同学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和学习中的美好事物。她以画为例,告诉孩子们主体前景和背景各有特点,只要善于运用,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和追求。同学们在欢快地交谈和讨论中真正的感悟美,体验美。
四(1)班 “探秘路亚钓鱼·守护长江生态”
艾星佑爸爸以“探秘路亚钓鱼·守护长江生态”为主题,通过趣味垂钓知识科普,呼吁公众关注长江生态保护。他介绍了路亚钓鱼这一主动式垂钓方式,其通过拟饵模拟生物动态吸引掠食性鱼类,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同学们学习了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守护长江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纷纷表示要为长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四(2)班 摄影起源
朱奕瑄爸爸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很有意思的《摄影起源》课。他从“摄影”这个词的由来讲起,带同学们穿越到古代——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小孔里透光能形成图像,这就是最原始的“暗箱”技术。后来科学家们不断改进暗箱,再后来柯达公司发明了胶卷,数码相机也应运而生。整堂课同学们就像坐着时光机,听得津津有味。
当家长从“教育旁观者”转变为“成长合伙人”,当学校从“知识传授者”升级为“资源整合者”,教育便真正回归了“培养完整的人”的本质。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联体”建设,让家庭教育的温情浸润校园,让社会资源的活水注入课堂,共同绘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美好画卷,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供稿:孙苗苗 编辑:滕国庆 审核:徐杰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