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附小学子  > 特色活动  > 正文

“数”说校园里的树 ——记南外河西二附小数学综合与实践板块跨学科学习活动

  2025-04-15  点击:

近日,我校三、四年级学生以植树节为契机,联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校园树木统计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校园绿化情况的深入调研,更是一次融合数学统计、科学观察与环保教育的跨学科实践。同学们在活动中展现出严谨的数学思维、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伊始,三年级学生承担起校园树木的观察任务。他们分组行动,足迹遍布教学楼周边、操场四周以及小花园等区域。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运用数学分类思想,将树木按种类进行初步分类,并记录下各类树木的具体数据。四季常青的香樟树、枝繁叶茂的桂花树、粉嫩娇美的桃树、婀娜多姿的垂丝海棠等13种树木被一一记录,为后续的统计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

完成观察后,三年级学生进一步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区域对树木数量进行清点。他们采用区域划分策略,确保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每一棵树木的清点、每一个数据的记录,都体现了同学们严谨的数学态度。

四年级学生接过工作接力棒,对三年级收集的各区域数据进行汇总与整理。他们运用数学中的数据处理技巧,对树木数量进行排序、比较和分析。经统计发现,桂花树数量最多,达38棵;樱花树和榉树数量相对较少,初始统计均为7棵。为直观呈现数据,同学们精心绘制了条形统计图,并通过计算各类树木的比例,进一步分析了校园树木的分布特点。

在数据复查环节,学生们经历了一次生动的统计学启蒙。当发现榉树数量存在遗漏时,教师并未直接指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按照“提出假设→实地验证→误差归因”的步骤展开探究。同学们重新梳理统计逻辑,重点排查边界区域,最终在校园入口处找到4棵被遗漏的榉树。从初始的7棵到修正后的11棵,这一过程不仅让抽象的“数据准确性”化作具象的实践认知,更通过“发现问题-自主验证-反思改进”的科学闭环,使误差分析与实证精神深植学生心中。

此次校园树木统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校园树木的详细信息,更通过实践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动产生的校本数据将持续在后续的活动中发挥作用,树种分布图为德育活动中各班级学生规划班级责任养护区提供依据,不同种类树木的数量统计也为学生“认养一棵树”的活动做好数据支持。

在植树节这个特殊节点,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校园里的树木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为校园增添更多绿意。同时,大家也以树木为榜样,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扎根向下、向阳而生,不断进步。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提升了数学统计能力,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数学教研组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开发校园生态数学系列课程,把雨水收集量测算、昆虫种类研究等真实项目纳入课堂学习之中,让跨学科学习真正成为撬动核心素养培育的支点。

(供稿:王丽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


编辑:滕国庆  来源:
编辑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