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附小学子  > 特色活动  > 正文

“百草园”奇遇记

——南外河西二附小三四年级开展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
滕国庆  2024-12-24  点击:

【设计说明】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草药里有神秘的故事,有神奇的体验,有独特的文化。以探究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结合中科大厦这一社会实践资源,南外河西二附小三四年级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以“百草园奇遇记”为主题的语文跨学科学习之旅。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同学们在探究和实践中了解中医药文化,提升知识运用和合作学习能力,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认识常见草药、名称、形态特征、药用价值等知识,初步接触中草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通过观察、体验、记录等方式,在实际的动手操作和寻访活动中,体会草药背后的文化内涵,制作胶囊,赠送家人,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感知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汇报、小组合作等方式,创作手账、文字稿,宣讲草药价值与意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锻炼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过程】

任务一 “翻阅时间药典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教室里,老师们认真地给学生介绍着关于中草药的知识。这一切都让同学们如此着迷,同学们热情洋溢地投身于认识草药的行列。恰似翻开一部古老而神秘的草本传奇,同学们课后积极主动地探寻草药之名与用。问长辈、查资料、外出寻找,原来每一种草药如同璀璨星辰在草药的苍穹中闪耀,田边、菜园旁、石缝里,到处都有其身影:蒲公英、金银花、枸杞等等中草药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引得同学们更加盎然地探究其深邃的奥秘。

同学们不拘形式地展示探究成果,或以手绘的形式展现出独特的姿态,或以文字展现其药用价值,把中医药文化与创意美学相结合,展现传统文化之魅力。课堂上,大家热情交流,深刻领略到草药的神奇,与中草药文化走得更近了,了解得更多了!

任务二 “畅游草本秘境

一草一世界,草木无言,呈现万千气象。草木有情,文化赋予精魂。中医博大精深,草木吐秀含灵。两者交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老师与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中科药物园——这现实中的“百草园”,近距离观察药圃里正在成长的中草药。通过触、嗅、视等不同感官近距离获得更专业的草药种植知识。同学们认真听讲,细心观察,礼貌发问,亲身实践,获得了与书本不同的体验,感受到植物有爱有灵的另一面,各色草本用五味情怀守护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

惊叹于中草药魅力的同时,同学们穿上专业的工作服,走进无菌工作室,为家中长辈亲手制作虫草胶囊。过程中,他们用耳倾听虫草药粉的制作过程,用手将药粉灌注在一粒又一粒小小的胶囊中,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当目光从古老的草本秘境转向现代,同学们沉浸于感受草本胶囊制作背后的科技力量。目睹中药现代化以及相关生产设备和技术时,同学们站在时光的交汇点,惊叹于现代科技为传统中药注入的蓬勃生命力,见证传统与现代完美相拥的美妙瞬间。

这就是一场与草本文化的亲密对话。同学们亲手制作虫草胶囊,每一个动作都饱含专注。在这看似简单却需要万分细心的过程中,他们领悟到匠心的真谛,如同在岁月的长河中打磨出一颗颗知识的珍珠。

任务三 “草本心语

看,同学们精心创作《草本奇遇》手账,用写一写、画一画、贴一贴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得。不仅如此,同学们将内心的感悟和收获化为绚丽的篇章,用文字尽情地书写着自己在“百草园”中的“奇遇”。当展示合作完成的手账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珍贵的礼物送给最亲爱的“您”,同学们贴心地制作了虫草胶囊使用指南,随着亲手制作的胶囊一齐送给家人。

此次“百草园”奇遇记,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搭建结识中草药的平台,发现草药的古朴和神秘。在探究实践中一起去探寻草药的奥秘,沉浸在中草药的故事里感受传奇,启发学生用灵活的双手制作中草药文创,感受中草药的特有之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分享,互帮互助,学会交往和表达。引领同学们走出教室的方寸天地,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宝库,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探索现代科技的种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供稿:濮小卉 编辑:滕国庆 审核:袁哲)


编辑:滕国庆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blog/index?uid=16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