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展示课教学小结
金中实小 谭红亮
2012年8月23日下午,我作为新教师执教《神奇的水》第一课时,这次展示课暴露了我很多问题,深深的挫败感完全笼罩了我。结合前辈们的点评,现小结如下。
一、丰富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学科学简单好学,殊不知要把这简单的知识将小学生教明白并理解是何其难!
科学课时面对3-6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未知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他们在课堂上随时都能提出杂七杂八的问题。作为新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在知识面上有所拓展,更要在知识的深度有所突破。
这并不是要教师教授他们多么复杂的科学原理,而是要我们教师在自己明白的基础上有效的展开教学。我在执教《神奇的水》中,我运用白玫瑰的导管筛管来讲解毛细现象的时候。章欣乐老师直言听不懂,然后又发问:“什么是导管,什么是筛管”,我知道章老师是在模拟本真课堂,同时我知道台下有不少生物研究生,加上本身我对着两个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所以我就诚恳对学生道歉。
展示课结束时候,章老师又问我一些溶解性问题,比如:“洗衣服可溶吗?”“肥皂可溶吗?”对这些问题,我都不能很肯定给出科学的解释。
二、增强科学兴趣,营造健康课堂
展示课结束后,我挨个桌子收实验器材,在一块A4纸张上面赫然写着几个教学问题,第一个问题便是课堂太乱了。
是的,课堂太乱了,二十几个人的课堂让我组织成这样,更何况我们学校四十几个人乎?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个很让新教师头疼的问题。
结合前辈们的点评,我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不听课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课上得不够好、不够有趣。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只对有兴趣的东西感兴趣,我简单讲授水的知识,孩子自然是没有兴趣。不可能让他们耐着兴趣去听你的啰嗦,更何况这个啰嗦将持续四十分钟,这简直是种折磨。
我知道儿童教育是以游戏为主体展开教学的,在今后教学中我将多多尝试将简单知识融合在游戏等趣味性强的互动环节中,这一点李海婷做得比我好。
三、加强科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包括这次展示课,我正经八百上过三次课。第一次课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我上的化学微格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后老师点评道:“上课上得气势磅礴、声音铿锵有力”。第二次课时在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实习时候上的《铁》的第二课时,我的指导老师崔超点评道:“有胆识、不怯场,课堂表现力足了”,这一次大家的评价是“表现欲望很强、有激情”。
我发现,每节课我都试图通过神态、声音来强调我的存在,企图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不断这样做的后果是,这个舞台是我的,这个地盘我彻彻底底做了主。现如今的科学课堂小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领作用。在今后教学中,多多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需求,教师引领学生,把舞台交给学生。
四、关注课堂细节,改变教学行为
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专业。而科学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严谨的科学习惯。教师不仅要在专业上面下功夫,还得在细节上面雕琢,我在这次展示课中细节做得不尽人意。课后点评环节一个教师指出,用粉笔和浅红色的墨水演示毛细现象值得商榷,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排同学是否看的见,授课前没有考虑实验现象是否明显,这一个细节足以让一节课减色不少。当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候,我习惯性跑到孩子面前,试图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来让自己显得有亲和力。然而我错了,这样我会因为一个孩子而忽略其它孩子。就算我得到了一颗小树苗,失去的却是一片大森林。
当然,我存在问题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剖析,希望通过这简单的小结来记住这次失败。且行且努力,希望自己早日站稳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