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4月24日“三区连片”教研活动听课感想 徐华翔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4-25

424日上午,在雨花台区春江小学举办了“三区连片”科学教研活动,活动中三位科学老师带来了三节优秀的公开课,随后市教研员徐燕老师做出了点评和指导。整个活动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特别是三名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让我感想很多。

第一节课是由五老村小学卞家年老师教学四年级的《骨骼》,卞老师的这一节课设计合理,概念清晰,这节课知识的讲解非常的有调理。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边老师在这节课里还运用了有趣的橡皮泥小人,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骨骼的支撑作用。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卞老师把书本上“拼接人体骨骼拼图”的活动进行了升级,采用flash动画拖拽的方法,这种新颖的活动既有趣,又能让全班学生看到骨骼拼接出来的效果,如果在将来的科学课上能实现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的话,也许这种活动会成为非常主流的一种做法,而且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省去了剪纸的时间和纸张丢失的麻烦,这种活动还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第二节课是由雨花台区春江学校严一老师教学五年级的《搭支架》,这节课严一老师的教态非常值得学习,说话声音响亮,及时的鼓励和启发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严一老师为了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把原来的搭支架活动设计成为春江小学做指路牌。如此一来,漫无目的的“搭支架”变成了一项充满荣誉感和使命感的“任务”,学生的活动热情高涨。同时,在让学生搭支架前,严老师事先发下了记录纸,让学生先画出设计草图,再来进行设计。这样的做法相当的合理,在画图构思的时候,学生可以静下心来,联系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设计。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设计草图,及时的提出修改意见,把好的设计展示给全班学生。

最后,由建邺区莫愁湖小学李楠老师教学五年级的《大脑》一课。本节课内容较抽象,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比较有难度。李楠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大脑中沟回的作用,用纸做了一个大脑纸模型,打开模型后学生发现,褶皱越多的大脑表面积越大,反之越小。这里的设计非常棒,学生看到后对于这部分的知识影响深刻。最后,为了让学生体会大脑各部分处理不同功能,想要大脑更聪明就要多使用。李老师设计了让男生女生拼七巧板的教学活动,虽然这个活动比较的简单,但学生参与热情较高,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使学生对大脑的理解经历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

科学教学参考书中有许多不错的教学活动,为了省事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照搬教参上的活动。但是有时候效果不佳,一些活动在实际操作起来不能达到事先预期的效果。只有这些活动做出适当的修改,把这些活动和学生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