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来源:机构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3-04-18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三、教学难点

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水槽、烧杯、橡皮泥、药匙、精盐、鸡蛋、潜水艇模型、方便筷子、吸管、塑料泡沫、铝箔等。

 

五、教学过程

 

1.鸡蛋部分(解决漂浮物与加盐)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鸡蛋,我们把它放进水里,看它会怎么样。(操作)

生:沉下去了。

师: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这个鸡蛋浮起来?

生:往水里放盐。追问:你怎么知道这个办法的?

板书:往水里加盐?

师:还有其它办法吗?(提示:我们能不能找找其他东西帮帮忙)

生:找个能漂起来的东西垫在下面(追问:哪些东西是能漂起来的?)

生:泡沫。

师:还有吗?(木板),问:这些东西为什么能帮鸡蛋浮起来?(本身能浮起来,或很轻)

师:我们把这类东西叫做漂浮物(板书:借助漂浮物)

师引导:我这里也有两样漂浮物,它们能漂起来(把几个一次筷子和吸管放进水里),但好像托不起鸡蛋,能不能想办法改造一下?(指答:把一些筷子并排固定在一起,如想不到固定的方法要追问)

师:老师根据你刚才的想法,做了这个“小木筏”,谁来试试?(请学生上前演示实验)

师:(将?改成√)这个办法经过我们动手实验,成功。你觉得往水里加盐这办法行不行呢?(有的学生会说行,有的学生说不行)看来同学们中间存在不同意见,你们看怎么办呢?(做实验)这个实验怎么做?(请一名学生说说)这位同学想的是不是周到呢?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是怎么做的(播放实验视频)

师:这个小组是怎么合作的?(小组分工,一人搅拌,一人加盐,一人放鸡蛋,其余人观察)追问:谁先谁后?(先放鸡蛋、再边加盐边搅拌)。我们比一比,哪个组做的时候又安静,又快,做成功的小组将小红旗插上(演示),请材料员上来领材料,开始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巡视,找到原因后,让他们下课再做一遍,成功后将小红旗插上。)

师:所有的小组都插上了小红旗,我们成功的用加盐的办法让鸡蛋浮到了水上,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行的通的(?改成勾)加了盐的水能不能让别的东西也浮起来?(引导学生说出死海)死海有他说的那么神奇吗?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播放死海视频)

 

2.橡皮泥部分

过渡语:死海果然很神奇。这两个办法,让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了,对其他东西,这两个办法是不是也能奏效呢?老师想用一块小橡皮泥考验考验它们(将小橡皮泥放入小木排上,成功,放入盐水中,下沉),问:怎么办?看来我们还得帮橡皮泥想想别的办法,让它也能浮在水上?(指答,引导学生得出改变形状这个办法)

师:那你们觉得把它变成什么样子,它能浮起来?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追问:你怎么想到这个形状的?或为什么你觉得这种形状能浮起来?

师:老师给你一块橡皮泥,捏出你说的形状,(一个学生说完请上台捏形状,继续问其他同学。问完继续请上台。)(学生捏形状,捏好后,捏好的学生拿着橡皮泥在手中向大家展示),师:大家猜猜哪些可以浮起来呢?猜完之后让台上学生依次自己放入水中(教师小声提示轻放、平放),将成功的橡皮泥捞出,放到实物投影仪下,

师问:你们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它们成功的秘密?

(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出形状的一些共同点)

师:现在你知道要把橡皮泥改变成什么形状了吗?(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橡皮泥变薄,底部变大,边缘部分翘起,中间不能有缝隙)

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我们来搞个小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浮上水面的橡皮泥最多。

出示游戏规则:

一、        音乐声响,开始捏形状,音乐结束,停止,组长上前领水槽。

二、        每人按顺序将捏好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只能放一次,不能将橡皮泥捞出再放一次。

三、        组长统计成功的个数。小组成功个数最多的为胜利组。

 

 

师:经过刚才的游戏,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看来只要形状把握的好,橡皮泥这样的东西确实可以浮在水上。我这儿有一个铝球,把它放进水里,你们看(沉下去了),如果,我们改变它的形状,它会?(浮起来),边操作边说。事实证明,有些物体,是可以用改变形状的方法,浮在水面上的。(改?为勾)

 

3.潜水艇

过渡:刚才,我们想到了这些办法,让原本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贴课题),但这还不够,有没有什么东西它在水里很自由,想沉下去就沉下去,想浮起来就浮起来?

    生:(鱼、潜水艇)

师追问说潜水艇的同学:潜水艇这种自由沉浮的功能有什么作用?(可以隐蔽等)

师:你们们想不想看一看他说的潜水艇呢?

生:想

(放潜水艇的相关视频)

师:确实,它的本领很大,问题是,它用什么办法在水里自由沉浮的?(请学生说一说)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老师这儿带了一个潜水艇的模型,我们先把它放进水里,它怎么样?(板书浮)

    师:让我们继续耐心观察。(潜水艇缓缓沉入水中)现在呢?我没看出潜水艇的外观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它会沉下去了呢?(水进去了)板书“进水”师问:进水后这个潜水艇就怎么样了?(变重)对,于是它就沉下去了。按照这个原理,要想让它重新浮起来,要怎么办?(把水排掉)我们来试一试同学们说的办法。现在老师用打气筒帮助潜水艇排水。

    生:看到老师打气后,有气泡从潜水艇下方冒出,潜水艇就浮起来了。

    师:(配合PPT介绍潜水艇原理)原来改变自身重量是潜水艇的奥秘。(板书“改变自身重量”)

 

4.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怎样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回答,结合板书

 

 

5.拓展:

今天的课,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奖励大家看一个小游戏(找两个捏好的橡皮泥,放水里,分别放硬币,比多少)

 

六、板书: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加盐

借助漂浮物

改变形状

改变自身重量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加盐、借助漂浮物、改变形状、改变自身重量的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过程通过从易到难的梯度进行设计,在实验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对于学生如何改变橡皮泥形状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在学生完成第一次尝试后,在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特点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讨论,通过追问让学生知道在水中的物体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也会相应增大。

在研究潜水艇自由沉浮时,如果尝试多追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在研究潜水艇从沉到浮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用打气的方式排水,可以更好地达成此处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课上要注意多让学生表达观点,在遇到有效回答时要多思考多追问,利用学生的观点来解答学生的疑惑。

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还是要把握对于学生收放的控制,这样可以更便于课堂的掌控,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