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科学教研听课小结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9-30

2014年9月25日,建邺区科学教研组在李晓宁教研员的带领下在晓庄第一实验小学听取了两堂生动的科学课,分别是南湖三小吴时祥老师的《地球的形状》和致远外国语学校郑强老师的《七色光》。在分别听取了老教师代表吴老师和新教师精英郑老师的课后,我收获良多。

《地球的形状》主要向学生介绍人类逐渐探究地球的历史并最终去伪存真,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课程内容比较平淡,一来学生们已经有了对于地球的认知,另一方面,本节课的教学环境下,无法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无法创造有利于学生思考的科学氛围。但是这一切,对于经验丰富的吴老师来说都不成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人类发现地球的历史足迹中,吴老师的课堂流程设计非常到位,无论讲解任何时间段的历史故事都会和现实紧密联系,而且吴老师的肢体语言极为丰富,一直在感染着学生和自己一起思考,一起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吴老师也积极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学生的观点来提出假设,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材料或小组讨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对所有的时间段内进行的活动都有了大致的分析后,吴老师以时间轴的形式将这些时间段联系到了一起,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一目了然的看清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整个课程结构非常清楚,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让我来上这堂课,我会讲成什么样子。一来这节课的内容本身上就稍微有些枯燥无味,而且学生们都已有了相当的认知,再把知道的知识再去学一遍,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然而吴老师却把这堂课讲的丰富传神。更难得的是在这样的课程中,还能够加入实验,用小船环绕地球。在实验的过程中,吴老师特意强调了注意事项,其实这是对细节方面的把握。这堂课真的是受益匪浅,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和经验教师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七色光》,这是在我们学校的教材上没有见到过的一节课,所以在上课之初,我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过去,我相信这一定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果然,刚开始,郑老师让学生到室外用三棱镜来观察阳光时,我就被多彩的景象吸引了,更不用说其他的孩子,这样一开始,学生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就被老师调动起来,整堂课将会更加的顺利。然后郑老师环环相扣,安排了几个极具创新的实验,学生们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郑老师实验设计的巧妙,学生们很感兴趣,而且安排的合理,铺排的顺序也极为恰当,先易后难,验证层层推进。在教学用语上,简练清晰,同时在不同的主题之间留有空隙,有利于让学生思考。课堂板书也是颇有特色,有条不紊。但是在对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上,留的时间可能稍微少了一点,毕竟最后一个问题的难度可以说是最高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很难够顺利的想的明白。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自己的看法。

这次的教研活动,以听课的方式进行,确实给了我们新教师极大的帮助,有效的解决了我们课堂技巧匮乏,课堂流程生硬等问题。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多多益善,再次感谢吴时祥老师、郑强老师。感谢教研员李晓宁老师和科学组的其他老师,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本文由沙作伟南京市陶行知小学官网直接推送至本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