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科学

围绕核心概念去建构教学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3-19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并没有减退。2021年3月18日上午,建邺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在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围绕核心概念去建构教学”,建邺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李晓宁老师,南京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南京市金陵小学陈晨主任和建邺区“小蝌蚪”班的所有科学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在精彩的科学课堂中拉开帷幕。第一节课是新城小学北校区王雨轩老师执教的《地球》,王老师带领四年级同学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让同学们寻找证据、分析推理,在不断质疑、体验与探索中,感悟人类探索世界时不惧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第二节课是新城小学北校区的戚明妍老师带来的《水里的植物》。戚老师创设情境,聚焦研究问题:“为什么有一些植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启发学生将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一些经验进行猜测,通过观察,发现水葫芦,藕苗,金鱼藻的形态特征,从而分析它们能在水中生存的本领。

两节课后,南京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来自金陵小学的陈晨主任结合两节课做了主题为《围绕核心概念建构教学》的讲座。首先,陈老师肯定了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堂。接着,陈老师带着我们厘清了两节课的核心概念,并指导如何去进行课堂教学。陈老师用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语言帮助我们回顾和对比了东西方文明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与发展,并着重指出了地球形状的认知来源于古人不懈地观察与证据推理,同时结合儿童的前概念阐述了教育演化论与科技史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课例中的教学环节如何能够更好地改变学生的自我认知,实现概念的突破。对于水生植物这课,陈老师指出,水生植物的进化与环境的改变有直接的联系,水生植物的结构是它们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本领,我们在教学中需带领学生分析水生环境的特点,提取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有目的的观察。陈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对于教材有了更多的认识,激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活动最后,建邺区小学科学教研员李晓宁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用“人”字的解说教导年轻教师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教学。教学不停,教研不断,本次活动在李老师的点评后圆满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