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不说话的朋友教后反思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3-14

           《不说话的“朋友”》教学反思

    《不说话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九课。本课教学主题是爱护公用设施,形成公德意识。公用设施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方便人民生活而设置的,是国家公共财产的一部分,因此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我首先从学生生活中使用公用设施的经验入手,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的互助关系。接着是“我给小区请朋友”,通过为小区添置公用设施,让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富于爱心的孩子们一定愿意替自己的朋友说说话,用趣味性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澄清思想。然后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公用设施保护的情况,激励小公民们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认识我们的“朋友”、我替小区请朋友“朋友”,我替朋友说说话、我为“朋友”做点啥?四个活动环节环节。在认识我们的“朋友”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感受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就像是我们
不说话的朋友。接着通过一个小故事,再现公用设施遭破坏和使用不当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再拓展到生活中的相似情况,如学校、社区、街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

    在指导学生做“小调查”时,学生做的很好,孩子的建议提的也很有见解,可作为教师的我,对于孩子那别致的想法竟无法招架,很是汗颜,此环节的设置我还要再深深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