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观后感 晓小陈蕾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8-28

《生命与死亡诠释出的爱与尊重》

 

看完《入殓师》,被细腻而伟大的情感所打动。真是一部好电影,保留了日本剧作由细微处显真情,由平淡处见深刻的特点。

男主角原本是一位以大提琴演奏为生的乐团成员。此时,音乐与他一样乏善可陈。即使负债买来高价大提琴,却也只能被湮没在木偶般的乐团中。乐团突然解散,他觉得这个昂贵的大提琴太沉重了,甚至懊恼“早点发现自己才能的极限就好了”。他对音乐的梦想破灭了,他对自己的定义也推翻了。大提琴这个“工具”承受不了现实的严峻。

回到乡下,他却找出了儿时的大提琴,在寂静的夜里用心演奏着。开始了音乐与心灵的对话。橘色的炉火,微笑的母亲和面容模糊的父亲一同聆听他的演奏,那时他是个幸福的孩子。童年的这一场景屡屡出现在回忆里,那是他对大提琴最初始的情感。他用曾经抚琴的手擦拭逝者的身体,为他们整理妆容。从害怕、呕吐,到认同、尊重,他的人生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洗礼,那个被生活的压力深锁住的人挣脱了桎梏,重新焕发了自我。即使被误解,被否定,他依然坚定地从事入殓师这个职业。“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人们总会相继离去,他让先离去的人带上了最熟悉的美好。如果真的会在那一道门后再相聚,能让人们相认的一定是那熟悉的美好,是那深藏心底的爱。

闲时他在田埂、乡间专注地演奏,用那把儿时破旧的大提琴。他的音乐却愈加自由舒展,大提琴沉稳的音色诉说着包容、释然、感怀,那无限扩张的力量却让人的心安宁、平稳。音乐中,白雪翻飞的山路,肃穆的灵堂,野外的碧草蓝天交替出现,也许生命就是那些逆流而上的鱼,死亡却是顺流而下,生命是一种自然,死亡亦是。直面死亡,会更温柔地面对生命;正视生命,会更坦然地面对死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