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品德优质课观摩学习有感
建邺实验小学 陈晓飞
金秋时节,有幸跟随徐老师一行来到武汉,参加全国品德优质课的观摩学习。第一次近距离、全方位解读了来自不同省份的老师精心打磨的精品课堂,再次体会到“受益匪浅”一词的深层含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教材,不同的精彩!
入情入境的课堂体验
《不和香烟交朋友》、《让爷爷奶奶高兴》等几节课中,老师都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升华。如朱希杰老师执教《不和香烟交朋友》这一课时,朱老师创设了“访谈节目”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做节目嘉宾,老师做主持人进行采访,在师生平等对话的交流中,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十年后的约定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自主有效的小组学习
聆听了这么多节课,我发现,在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坚持把学生视为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当作教学实施中极为宝贵的基础性资源和师生、生生互动中的生成性资源。每一堂课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上台交流、展示。例如《舌尖上的湖南湖北》这一课,这是一位来自湖南的老师所执教的,在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将地方教材和美食这一引人注目的话题结合在一起,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等多种形式,去探讨名菜的食材、做法、成因等。在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老师也不是旁观者,而是作为一名参与者、观察者、引导者参加到活动中去。特别是最后的品美食环节,学生们尝的不亦乐乎,真的是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源于生活的学习内容
无论是《让爷爷奶奶高兴》、《汉字的创造与发展》,还是《画一画我们的学校》、《可怕的物种入侵》等等,所有的课题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这样使得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听完这些课后,我再次充分体会到无论是《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才能享受成功。因为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学会生活、享受生活。
不同的教材,多角度的解读,风格各异的教学理念,于是生成百花齐放的课堂。堂堂有精彩,课课有新意,每节课都有其精彩与独到之处。感谢他们用真情演绎如此精彩的课堂,更感动他们在课前付出的无数心血与汗水。作为一位品德老师,我也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重担。感动、感谢化为无声的学习动力,怀揣着学习的热忱,当我再次翻阅听课记录,收获的不仅仅是记录满满的一本听课笔记,而是回味无穷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