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数学

认识分数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09-3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          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1、          丁丁和当当再郊游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和数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出示图:4个苹果   2瓶水  1个蛋糕

谁能给他们把这些东西分一分,行吗?

4个苹果谁来?2瓶水呢?

仔细观察,每份分的同样多,在数学我们把这种分法上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那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的多少呢?(半个)

怎么分?(切成两半,从中间分)

老师演示分成两半,是这样吗?用手指一指它的一半儿在哪里?老师一边指一边问:“这是一半吗?”

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谁知道吗?(生可能能说出分数来,但不一定对)这一半到底是不是1/2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老师相信认识完了,你就明白了。

好,我们一起来看,现在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当中的一份,仔细的观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可以边说边在蛋糕上书写1/2)谁会读?(二分之一)一起读。那这一块是蛋糕的1/2,那另一块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

  看来只要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那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1/2的?谁来说说看。同时纠错。

出示(板),一起读一遍。这里的它是谁的?(蛋糕的)好,这是蛋糕的1/2。

2、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1/2应该怎样表示呢?听好要求,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开始。

请涂完的学生举起来,你是怎么折的呢,谁愿意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让生展示,师问: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1/2吗?谁跟他一样,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还有不一样的吗?那你又是怎样折的呢?谁跟他一样,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还有不一样的吗?(如果没有,老师展示第3种)

出示3种的画面,

同学们,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是长方形的1/2呢?(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的部分是它的1/2)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   )里画勾。

哪几个不是?不是都分成了2份吗?为什么不能用1/2表示呢?(没有平均分)2、3两个图形平均分了吗?每份就是它的1/2。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长方形,或者这里的六边形、正方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4、(1)同学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说,老师选择其中的一些,写下来。(板)

(2)下面先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好吗?

师:同学们,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份之一呢?请2个人说,然后让大家4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师:在大家交流的时候,老师收集了几个作品?(不用形状的1/4)形状一样吗?那他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看谁发现的最快!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上,问:几分之一?

(3)同学们,这次形状不相同,涂色部分也不相同,但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

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哪些同学用的圆形,举起来,收集几个?(1/2、1/4、1/8)先比较一下,大小相同吗?贴在黑板上,问并写出分数。

5、          比较分数的大小。

(1)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3个分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1/2比1/4大。

生2:我发现1/2比1/8大。

……

生:我发现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2) 同样大小的图形,能比较出分数的大小吗?那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呢?正方形呢?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图形大小就是相同的,你刚才表示出了几分之一,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4个同学交流一下。

6、          分数的书写。

(1) 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会写吗?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1/2。(先写一短横,注意不要写得太长。在短横的下面的中间写上2,短横的上面的中间写上1。会写吗?有没有问题?

(2) 拿出数学书,完成99页想想做做第1题。

(3) 写了这么多分数,你想不想认识这分数各部分得名称啊?在书上98页得下面,找到了吗?看一下,如果把书合上你还能说出来吗?合上书,生说,师写。这个短横叫什么?(分数线)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呢?(分母)你们想一想,分母是2,就表示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得1份,这是什么?(分子)分子就用1来表示。

(4) 指着黑板上和屏幕上得分数,让学生任选一个,说说分母、分子各是几呢?说完了吗?真不错。

(5) 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得眼力,好不好?书上P99第3题。

课件出示一个空的长方形,涂上颜色,用1表示,。出示1/2的涂色,现在应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1/2)出示1/3的涂色部分,现在还能用1/2来表示吗?(3个人说)演示,仔细看看到底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几分之一?(1/3)真不错!出示1/6的涂色部分,现在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估计一下。指名说,演示,数一数,一共是几份?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1/6)谁一开始就估对了,有什么窍门?象这样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进行估计,这是多好的思考问题的策略啊!今天学习的1/3、1/6和我们以前认识的1有联系吗?那这张纸条还能继续往下平均分吗?再往下平均分,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1/8、1/9、1/10)同学们,随着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将越来越少。

7、          下面我们再到生活中去看看,好吗?准备好了吗?

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出示:法国国旗  联想到几分之一?(1/3)哪部分是正面国旗的1/3?其实这里的每一小部分都是这面国旗的?(1/3)

五角星    继续观察,联想到几分之一?(1/5)

继续观察  巧克力,联想到几分之一?(1/8)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小结:同样的一块巧克力,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联想到的分数也不同。

8、          黑板报。

   下面的画面你还要熟悉,出示黑板,同学正准备出黑板报呢?科学天地大约是黑板报的几分之一呢?艺术园地又大约是黑板报的几分之一呢?好好想想,把这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9、          骆老师很喜欢我们这个班的同学,你们活泼、可爱、聪明、大方。那我想问问大家,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你们喜欢我吗?

师:有多喜欢?你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出你对我的喜欢程度吗?

    生1:一分之一。

    师:哎呀!你把你的喜欢全给了我呀,程度这么深,我很高兴。

    生2:二分之一。

    师:哦,你师把你的喜欢平均分成了几份,把其中的几份给我了?我能不能顺便问问,你的另一份给谁了?就是说你把你的一半喜欢给了我,我也很高兴!

生3:比三分之一多一点。

……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分数,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继续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分数,好吗?

 

 

 

教后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就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通过分苹果明确一半是怎么得来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一半”。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半个”的含义。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圆形纸上折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4比1/2大,于是就动态演示:用彩色的将它涂起来,放在一起比较,于是学生就直观的认知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这样,使学生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因而,在一开始就从“分苹果”入手,让学生拍手表示结果,当最后分到半个时候,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时,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一半”,这样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后,让他们自己折出几个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几个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

整节课还有很多缺点:

1、对课堂中当堂生成的资源没有利用好。

2、没有调控好每个环节,以致于一些预设的内容没有完成。

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