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地理

小学信息科技三区联片活动——研究新课标,用好新教材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1-05

2024111日上午,建邺区、秦淮区、雨花区小学信息科技三区联片教研活动在南师附中江山小学成功举行,活动主题为“研究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南京市信息科技教研员王少峰、苏州市吴江鲈乡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周迎春、秦淮区信息科技教研员黄斐、建邺区信息科技教研员汪俊及三区的信息科技教师出席参加了活动。

整场活动由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汪莹老师主持。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说课、评课三个环节。首先,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的黄瑾老师执教四年级《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第2课《计算机中的编码》一课,黄老师从各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引入,引出课题《计算机中的编码》。将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发展作为本课的主线,命令行界面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呈现人类的语言,它与二进制有什么关系?通过解密游戏和简单的编码过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字符编码。现在计算机的图形界面,存放各种图像信息,那它又是如何编码的呢?通过涂色游戏与简单的编码过程让学生体验计算机中的图像编码,了解生活中应用实例与RGB图像。

南京市大光路小学的宋音老师执教四年级《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第3课《用图形进行编码》一课。课上,宋老师围绕“走近‘嘀’的世界”这一主题,通过音频、视频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了条形码和二维码的组成、原理及应用。同学们观察、讨论、实践,了解了图形码的强大功能,并亲手设计二维码,体验了信息技术的魅力。课程强调了二维码的安全使用,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最后,认识到图形码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的桥梁作用,激发了学生对信息传递和编码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来自南京市软件谷小学的陈敦敏老师执教四年级《信息科技》第四单元第2课《从编码到解码》一课。陈老师将编码、解码的概念与生活中的手势进行关联,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这种关联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陈老师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屏幕和数字化设备,而是将信息科技的编码和解码概念,通过动手编码解码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信息科技知识的兴趣,更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编码解码任务,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编码,在游戏中理解解码,将抽象的信息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技能,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编码解码在信息传输中的重要性。

南师附中江山小学的卢潇宇老师执教四年级《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第3课《用图形进行编码》。课上,卢老师通过小调查的互动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同学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扫码行为挖掘图形码的概念并导入课题,通过设置“为什么在生活中二维码比条形码使用得更多”这一问题主线,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在探究条形码阶段通过实物扫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理解用图形编码的初步概念。在探究二维码阶段,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在实践中探寻二维码的原理概念及功能性,最后通过两种图形码的总结对比,回顾总结知识点,并回答课堂开头的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加强对新知的内化。

课后,老师们齐聚报告厅,开展交流与点评。在说课环节,上课老师们从新课标新教材为切入点,谈了自己对新课标相对应内容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处理,也针对课程环节提出了自己的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的重难点。在评课环节,首先由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的王雅文老师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小学部的陈珍老师针对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同大家交流分享了听课感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肯定。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苏州市吴江鲈乡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周迎春。周校长对四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编码文化传承、大语言模型、项目化教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与现场老师亲切互动,为老师们研究新教材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南京市信息科技教研员王少峰老师也与在座老师们畅谈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感受,王老师指出针对新课标、新教材给老师们带来的困惑与难点,在课堂设计与教学中,要把握六个特性,即专业性与趣味性、体验性与思维性、生活性与逻辑性,对于新课标如何在课堂中落地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本次三区联片活动既是一次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入探索,也是一线教师们学习与思考的宝贵契机,为探讨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同时加强了三区小学信息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信今后教学工作中,老师们将会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博采众长

(江山小学  卢潇宇 供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