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语衔接
在高一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初中时英语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感到听课吃力,记忆犯难,读写不畅,成绩呈明显下降趋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更有甚者,初中时英语成绩较为优秀的一些学生,也感到英语非常难学,虽然自己很努力,却每次成绩平平,对英语的学习信心大减,学生本人及家长对此也感到疑惑,进而对英语学科忧心忡忡,造成这样的想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1. 教材跨度大.与初中简单的基础英语相比,高中英语容量大,要求高,节奏快,这就致使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其实从高中英语的设置和心理学上分析,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初中生升到高中,都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但在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单词,越来越长的课文后;在听到越来越快的听力语速后;在碰到越来越复杂试题后,在老师的全英文授课的"熏陶"下,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有的人就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 干脆就不学了。 其实这部分学生不是不想学, 而是觉得高中的英语教材与课堂与初中太不一样了, 就错误的认为自己没得救了。
2. 初高中英语教法有所不同.初中时候,学生习惯于老师用汉语解释英文,不习惯高中老师全英语教学,教师课堂常用语掌握太少;初中生习惯于老师对课文逐句翻译, 不习惯对课文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初中生习惯于老师教读生词,不习惯自己拼读,缺乏一定的音标知识;初中生习惯于听老师简单重复操练, 不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要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策略有几点。
一.培养兴趣,消除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障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在学习英语中如果始终坚持抓住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就好比给予了学生坚持学英语、学好英语的灵丹妙药。众所周知,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乐意学,才有学习的动力,才不怕困难把它学好。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常抓不懈。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应该亲切、热情、耐心细致,使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的英语具有好感。“和谐”是“轻松”、“愉快”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基础。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多说“Very good!” 、“Well done !” “Excellent!”,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要说一些鼓励的语言,例如“Would you please try it again?” “It doesn’t matter.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学生听了老师鼓励的语言后,内心受到鼓舞。和谐的语气、可亲的笑容、鼓励的话语,甚至一次微笑、一个手势,都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支持和期待。学生自然会喜欢学好老师所教的科目。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倘若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障碍就可以消除了。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这里的工具书指的是:字典和语法工具书。我们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并且告诉他们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要被动等待老师解答,而是要主动地学会自己查词典求得答案。而且必须要把它养成习惯,这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2..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课前的预习就是为了给自己寻疑,有了疑问才有一种探寻答案的迫切愿望,才能重视寻求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 预习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对其英语学习帮助很大。不过, 英语学习预习能力的培养,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使学生预习变为主动并产生效果,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学生预习方法指导 。另外还要备有必要的检测及惩戒手段, 使其达到预期目的。因此, 应要求学生在学新课前都进行预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布置预习任务,预习习惯的培养将会为学生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打好良好,坚实的基础。
3.朗读的习惯。外语不光光是文字,它首先是语言。语言是要讲要读的。然而大多中国人都存有羞涩心理并且缺少英语学习必须的语言环境,因此朗读显得由为重要,它有助于改进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并且对听力和口语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朗读得熟练了就有助于做听力时对词句的快速反应,也为流利地表达创造了条件。所以每次英语早读都要要求学生能开口读,养成朗读的习惯。
4.整理错题的习惯。对每次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及时认真地进行整理反思,把错误原因弄明白,以便能够对症下药;同时提高改错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三.. 加强学法指导
1、利用课堂和辅导渗透目标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2、知道并督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如课前预习,诱发学生好奇心,课堂大胆发言,巧记笔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课后勤复习,作业独立完成。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并通过评语鼓励学生学习,充实自信心。单元学完后及时小结。 3、自我要加强听力训练,扩大阅读量,培养语感,扩展知识视野。
4、总结解题技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严密性和概括性,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四、做好语音、词汇、语法的衔接
(一)集中补语音
首先突出抓好音素和读音规则的复习。因为只有掌握好发音和读音规则,才有可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所以一般都要给学生过一遍音素和读音规则。补语音一般集中在开学后的前几周进行。补完语音后,还要注意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调、强读、弱读、爆破等的训练,力求帮助学生闯过语音、语调关。
(二)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高中英语教材难度大,首先表现在词汇量大。因此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完成初高中衔接的关键一步。为迈好这一步,可以采用如下做法:
1.单词竞赛。
新生一入学,在初中英语教材上圈定若干个单词,作为竞赛范围。选用那些常用的,与高中教材紧密相关的,有一定难度的词。然后定时、分批竞赛,优胜者获奖。利用学生争强好胜、愿在新环境中有个新起点的心理,有效地复习旧知识,使原有单词的掌握率大幅度提高。
2.以旧带新,广泛联想,组结若干单词链,扩大词汇量。
如学生初中已学过headache,“头痛”即由head+ache组成headache。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此联想开来,“牙痛”既toothache,“胃痛”即stomachache ……依此类推形成许多词组链,以一带十,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内容,利用单词短语特有的规律,降低记忆难度,扩大词汇量。
3.根据构词规律,掌握多义词、同义词,最大限度地丰富词汇。
英语词汇中常有这种现象,同一个词在这里是一个意思,而换个语言环境词义就变了。例如article(文章、论文或物品、商品),另外用前连后挂的构词方式组合新的词汇,如用形容词+名词+ed组成新的词组。英语中有些词汇在不同区域说法不同。如“行李”一词美国拼写为baggage。英国拼写为luggage。类似现象还有不少,在教学中有意识多给一些,以扩大学生词汇量。
4.建立班级词库。
让学生把当天做过的练习中出现的常用新词汇写在黑板上,要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念熟记住,抄录在自己的词库本上,并用该词造一句话,互相交流。
(三)分散补语法
在高中的课本中,初中学过的语法基本不再作为新语法项目来讲。而初中的有些语法,尤其是时态和句子结构等,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再加上学习深度又不够,所以要在高一把初中的语法分散在各课中来讲。在高中接触到一个新的语法点时教师可以顺带复习与之相关的初中已学的语法。例如,在讲定语从句时先复习初中所学的名词、形容词作定语的用法,再复习短语(如介词短语)和不定式作定语的用法。然后再引申到句子作定语——定语从句的用法:在学习用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时,先复习初中学过的用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在讲名词从句之前,先复习初中所学的宾语从句,然后再引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以及if和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在学习名词从句时就要强调if不能引导主语从句等。同时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