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语文

教学评价可视化,教研学习深度化——建邺区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实践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4-18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承办了主题为“教学评价可视化”的建邺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3月28号下午,全区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第四盟区首席邱守伟老师主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薛城老师和建邺区语文教研员韦叶标老师参加了活动。
  第一节课是《有益无损,野性诗歌——大雁归来》,由南外河西初中的阚昕老师执教。阚老师设置了“读书节竞赛”的真实情境,将“有益无损,野性诗歌”的任务主题拆分为三个任务,分别是“赏析语言,感受浪漫笔触。”“揣摩代词,感受态度立场。”“创写诗歌,再思大雁来去。”每个任务都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尤其在“评价”部分,综合运用了教师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把课堂中至少一半的主动权和时间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讲,敢于思考和创造,是新课标任务驱动型课堂背景下“教学评价可视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第二节课是《“梦笔生花,曲笔言志”群诗阅读》。由新城初中的杨怡珺老师执教。杨老师巧妙地将“群诗阅读鉴赏”的主题拆解为三个活动进行,分别是“归类诗词图片”“设计海报画面”“拟写海报标题”。杨老师的三个活动紧紧围绕“海报制作”这一项目化学习展开,并且项目化成果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与之对应的评价量表,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任务驱动型课堂背景下“教学评价可视化”主题的优秀探索。
  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顾贤芳老师带来了“课堂教学评价”微讲座。顾老师结合理论和实践,针对“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论述。顾老师先从核心素养入手,阐明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成部分,强调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价值,提出了“前置、融合、评判”的课堂教学评价关键词。之后顾老师围绕自己多年在一线教学的诸多案例展开了生动的讲解,给在场的所有老师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生动经验。
  省特级教师薛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薛特以阅读为例,针对“语文学习成效低”“语文课堂有没有标准”“无法证明语文课有效”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教学评要有一致性”。薛特认为课堂应当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学目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教师应该至少花一半的时间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当清楚、具体、可评价。备完教学目标之后应当立马备教学评价,在“教学实施”环节则要给学生工具,让学生学会评价,这样才能形成“教学评一体化”。作为在2017年以前就深耕“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专家,薛特的理论之深厚、学养之渊博、实践之敏行、反思之精细,配合以幽默通俗的话语阐释,无不让在场的所有老师收获良多!
  最后由建邺区语文教研员韦叶标老师总结。韦老师提到今天教研的主题是“教学评价可视化”的背景,指出深入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韦老师指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评价,还要有意识把评价的内容可视化,“学为中心”就是“教学评价可视化”重要的一部分。韦老师充分肯定了阚昕老师、杨怡珺老师的“教学评价可视化”积极尝试,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老师们能针对“教学评一体化”这一主题继续开展研究实践。
  本次“教学评价可视化”教研活动是对继“任务群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等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的深入实践研究,是“依标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新型语文课堂构建的正向探索,更是以“学为中心”为理念的课堂落实。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