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中学教研处

中学教研处

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3-30

为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同时“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年3月25日下午,南京市德育名师(许冬红)名师工作室联合南京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李宝玉)名师工作室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开展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视域下的‘说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课例实践活动”主题研训。

环节一:课例实践活动展示

研讨课一:观摩《走进中国共产党》展示课

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的魏环君老师首先展示了研究课《走进中国共产党》,魏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汇报研究成果为主,老师引导为辅,通过讲故事、演故事、看故事、唱故事等形式展示各小组的实践成果,在实践交流分享中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学习优秀党员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一面党旗,一种担当;一首魏老师创作的词《满江红·致中国共产党》,凝聚一份浓浓的爱党情;一首全班合唱的《少年》,播下了知党爱党的种子。引领着学生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爱国爱党的情感体验。

研讨课二:观摩《高扬民族精神》展示课

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学部的程迓庆老师展示了研究课《高扬民族精神》,程老师的课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带给学生们更多理性的思考。通过四个主题学习环节:金句欣赏篇——在静心阅读文本中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寻觅探访篇——在小组行为作业展示中寻觅探访不同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思考碰撞篇——在评述与思索中探究优秀共产党人品质和中华民族精神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升华实践篇——学习以黄旭华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在实践中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课堂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在真情实感中绽放思维之花。

环节二:课例实践活动探讨

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建邺区学科教学带头人白林老师带来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研究》的讲座。白老师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核心内容、研究目标、预期成果等维度探讨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研究。   

结合两节展示课,她指出一体化建设要求各年段教师针对思政课共性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同上一节课”课例实践活动,共同备课、交流、研讨、实践、展示、总结……一方面挖掘各年段课例实践活动具体实施的差异性,在不同年段学生可进行的课例实践活动方式不一样,活动后对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不同;另一方面,以课例的形式,通过“同上一节课”课例实践活动研究,促进大中小思政课实践育人一体化的螺旋上升。

讲座后,全体与会老师交流研讨,中、小、幼教师代表分别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两节课例,分享自己的感受,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提炼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课例实践活动”的教学主张。

环节三:课例实践活动教学主张分享

江苏省特级教师、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李宝玉老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许冬红老师分别对两节课例和研究内容进行精彩点评。

李老师肯定了两节展示课带给学生和老师的震撼与感动,更带来了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研究的思考。并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要大中小融合,更要“走出去”,与不同学科相融合、与德育相融合、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同时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统一”的要求,努力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并坚信未来思政课会越来越精彩!

许老师对两节展示课的异同进行了点评,分别从教育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对中学和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育人课例实践活动开展的差异性进行精准分析,同时指出虽然两节不同学段的课例实践活动侧重不同,却同样打动人。最后,许老师用“躬身入局”四个字进行总结凝练,通过课例活动实践育人,突出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用“讲故事”的形式打动学生,引发共情;同时课堂中呈现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学科思维魅力吸引学生,引发共鸣。

两位老师有深度、有厚度的课,专家们有高度、有力度的讲座都将引领我们思政课教师更有方向地前行!愿我们在追寻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的道路上,捕捉更多教育的真,释放更多教育的善,领略更多教育的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