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致远外小的孙晶晶、倪卫娟和陈冠玮三位老师一起奔赴高淳漆桥中心小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构建求真课堂,碰撞思维火花”为主题。
首先由陈冠玮老师带来《猫》的第一课时。陈老师先由任务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已有写作经验。接着,引导学生对猫的“特点”进行全文的感知,完成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以层层推进的方式达成课后习题第一题的教学目标。最后,带领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品读文字,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陈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着力聚焦藏在字词句背后的情感和写法,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体悟作者的精妙表达。
接着,倪卫娟老师执教《肥皂泡》第一课时,她由单元主题导入,引出课题。而后带领着孩子抓住关键词梳理课文脉络,倪老师将文本与学生所熟悉的游戏“吹泡泡”相结合,寓教于趣味中。教学过程中出示了学生“吹肥皂泡”的视频,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做肥皂泡的过程——说材料、说动词、说步骤,让学生用手做、用心看、用心想。倪老师通过巧妙的迁移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在梳理中习得方法,在表达中提升能力,整个课堂上学生们趣味盎然。
最后,孙晶晶老师开设讲座《在求真的课堂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以《猫》和《肥皂泡》两课所在的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及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跟大家分享了单元整体视域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应当基于大单元视角和儿童立场,整理结构化学习材料,整合、提炼、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消除单元文本与学生生活、原始能力之间的障碍,将学生的思维和身心浸润在明确的任务情境之中,在求真的课堂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本次教研活动将教师“真教”和学生“真学”有机结合,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教”的本领。以生为本,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学”的能力。我们坚信,在追寻更高效的思维课堂的路途中,我们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也会遇见更加动人的教育风景。(撰写人:陈冠玮 校对人:张璐 审核人:赵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