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至,但秋意正浓,教研活动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为了追寻更美的教育风景,为了心中的那份教学热忱,11月23日上午,新城小学的老师们再一次来到高淳阳江小学,和阳江小学的老师们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落实课堂教学“真体验” 助力儿童量感“真生长”》的数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从新城小学的两位老师和阳江小学的两位老师分别带来的展示课开始。
第一节课是由新城小学的赵泉涌老师和阳江小学的杨莹老师分别执教的三年级的《认识千克》。赵老师的课堂首先带大家认识了弹簧秤以及质量单位——千克,接着又组织了四场活动,通过同桌合作、集体汇报等形式,让孩子感受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最后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了孩子的量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杨老师的课堂则是从一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入,带领同学们先认识了盘秤以及使用盘秤称出1千克并感知1千克的重量,接着环环相扣地组织了感受1千克、创造2千克、估测几千克等小组活动,在操作交流中让孩子们充分感知1千克的重量可以是哪些物品,深化了孩子们对千克重量的感知,培养他们的量感。
第二节课是由新城小学的言格老师和阳江小学的石玥老师带来的《认识克》一课。言老师从复习千克入手,引导学生从冲突中发现问题,引出新知。课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感受物品质量,让学生经历掂、估、称、调的过程,培养学生量感。联系生活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克,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石老师则是在上节课杨老师的基础上,延续课堂,根据杨老师最后留下的问题“一个樱桃和一个桃子会有多重”开始对克的认识。同样组织了4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感知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在称、掂、比、估、看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重量感知,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和提高。
展示课后,先是由阳江小学的胡智慧老师分享的《在体验式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以“千克和克”为例》案例研究,讲述了阳江老师的这两节课的设计意图。接着由新城小学的王妍老师带来的主题为《关注整体建构,助力量感培养》的讲座汇报,主要讲述了什么是量感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量感。
交流研讨环节,新城小学乔婉霜老师对这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听课体会,肯定了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赵泉涌老师也根据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生成情况进行了简单反思和改进。
通过手拉手的活动,两校互相学习、交流想法、钻研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王妍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