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师培训

2014新教师培训:《班级管理及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技巧》问题及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9-28

/down.asp?fpath=/&fname=2014092816580729.doc


 

问题及建议(一)

班级管理及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技巧

 

第一组:

问题:针对班级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怎么处理

解决:

1.个别处理,将个人问题放到集体中去,以集体的荣誉感来打动个人

2.针对个人问题,在班级中重点处理。

3.把班级中的问题与个人问题相结合

 

第二组:

提问:班级里有一个学生,有以下两个问题:

1.如果穿带扣子的衣服,一定会把扣子解开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

2.当教师与其沟通时,教师有责备他的倾向,他就会开始抵触。

建议:

1.与其家长沟通,让孩子穿套头的衣服;(追问:孩子会把衣服掀起来露出肚皮,该怎么办?)

2.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问题上进行疏导,不是一味地打压;(有些孩子的问题只是因为想引起注意,有些问题则是家庭教育造成,也有的是由于之前的经历影响所以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不然只能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会被责备,但是造成问题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势必会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3.对孩子在幼儿园遇到得一些事进行分析,往往出现抵触的时候,一定是有心理阴影的存在;(出现了抵触,是因为曾经可能被责备过而产生了痛苦情绪,这种情绪得到了泛化造成只要孩子觉得受到了责备或者可能会受到责备就会抵触,开始沉默,这个时候往往给孩子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以聊天的方式讲述问题。对于曾经遇到责备这件事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

 

第四组

问题:如何培养一年级级孩子的规则意识

建议:不断的训练学生,让学生理解规则;同时在训练中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徐老师接着用排队这个例子具体为我们讲解了方法。如果第一次排队站不好,那就重新回到教室,表扬刚刚站的好的同学,然后说清楚自己的要求,再要求孩子出去重新排队。经过了之前的讲解肯定有些孩子能够做好,这时及时表扬同时批评做不好的孩子,让全班孩子知道排队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着再进行第三次排队,这个时候基本班级里的孩子都能站好了。因此,要培养一年级孩子的责任意识,首先要讲清楚要求,让孩子先知道规则,然后通过不断的训练、不断地表扬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八组

问题: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分享了很多的班级管理及家校沟通的技巧,我在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也担任一个班级的见习班主任,我有一个困惑,是关于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是严肃点好还是温和点好?谢谢!

回答:关于见习班主任,我们一般不要有这个提法,见习班主任就是副班,很明确的告诉学生我就是这个班级的副班主任,让学生有副班的意识,让家长对你重视。关于是严肃还是温和,我觉得这个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作为年轻教师,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不用刻意的去追求严肃还是温和,每一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风格,自己是什么风格就是什么风格,不用刻意的去模仿。

第九组

问题:您好!胡老师,我是中华中学上新河中学的班主任,我们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行为习惯特别差,私下教育了很多次,效果并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胡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

回答:

1.对学生设立高的目标,没有完成目标就介入他的行为习惯。对于完成目标的,没有问题,我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没有顺利完成目标的,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办法去要求学生去改善习惯。我相信,在目标设定后,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根据目标来改善自己的行为的。

2.和家长多多沟通,让家长明白习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时按照学校的规定做!

妥善利用好家长的资源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家长能参与进来,有效的帮助我们工作的开展

3.把学生抓在手上,多给他分配的事干。并且对于做的事进行表扬。鼓励教育不仅是对于当事的学生有很多的帮助,对于班级其他同学的影响也很大,妥善应用鼓励教育

10

问题:南外河西生源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家长,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班级总体提出的要求,想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就提出要求让老师给个别孩子“开小灶”,单独布置一些作业,不知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解答:

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学校内的学生,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层次差距很大,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接受起来非常吃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觉得太简单、不满足。这就导致有一部分家长会给学校老师提出额外的要求:或者是额外对差生补课,或者额外对优秀生单独布置更多的作业。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家长的心情,毕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希望自己的子女比别人优秀,这是每一个家长的私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对后进生和优等生的区别对待。然而另一方面,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他们并不懂得教学的规律,甚至也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如果一厢情愿的按照他们的做法,单独要求某一个孩子做更多的作业,首先孩子肯定不会开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对其他的学生而言会认为老师偏向某一个学生,自己属于不受重视的群体,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

因此,面对有这样要求的家长,教师要先要肯定家长关心孩子学习的心态,同时也要委婉的指出这样做的弊端,如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和教师要互相建立信任感,只有这种信任感不断加强,家长才会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师,也就不会再自作主张的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