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本着停课不停学的理念,为了老师们停课在家更好的研究、学习。建邺区2019入职新教师集中培训改成在线直播培训。曾任南京市教科所所长、“永和工作室”的特级教师刘永和主持了主题为“教育案例、叙事的撰写”直播培训,各学科教师很早就进入直播课堂在线签到并做好学习准备。
关于教育案例的撰写,刘永和老师分析了五个案例:首先讲解分析了案例的源流以及案例的引入,提出老师要通过写教育案例做反思型教师。刘老师阐述了案例的定义,同时提出“问题性”也就是案例需要解决问题。接着,刘老师以《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别让“生活”搅了“学科”的局》为例,在肯定教育生活化理念的同时,强调“生活化”不是简单的生活,并详细分析如何写教育案例中的教学案例。随后以《格格的故事》分析了“典型性”,即案例具有普遍意义;以《全班集体“怀孕”》解释了“故事性”,也就是案例必须生动可读;以《感受“嫩生生”》为例解释了“实例”是说案例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例子,表现为教育教学的过程或者片段;以《一节英语课的成功导入》提出“理性分析”指要求对典型实例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等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从而给读者以启示。最后,刘老师强调了教育案例的三要素:背景、故事和评析,让听课的老师们明白了“故事”是评析的基础,“评析”是故事的升华。
关于教育叙事的撰写,刘永和老师解释了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并以《丢失了钥匙的男孩》为例,通过分析解释了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提出教育叙事不能有“理性分析”。他以1447个字的《借宿》为例,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即叙述的内容要是教师亲历的事情。之后刘老师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读了一篇写得非常好的教育叙事:《有虫眼的青苹果》,并评价这篇教育叙事有引人入胜的开端、激烈的矛盾冲突、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描写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刘老师以多篇教育叙事解读了教育叙事的三个特征:真实性、体验性和故事性,提出了教育叙事的写作四点要求,强调了教育叙事要是完整的故事,要让人读完有所感悟。接着,他将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进行比较研究,解释两者的异同,也为大家分析了教育案例和叙事撰写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刘老师为新教师提供了写案例的建议。
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中,各学科教师通过语音与刘老师交流想法,刘老师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本次线上培训是我们第一尝试直播培训,虽然不能面对面,但是老师们通过此次培训收获很大,为后期的撰写案例、叙事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撰写人: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吴昱颖 摄影: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孔令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