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全体新教师们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尤其是新任班主任们的班级管理能力,解决日常教育中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建设更加健康、积极、团结、有爱的班集体,12月12日上午,在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开展了全区新教师培训。
本次培训由南京市陶行知学校的陈卉老师做《班集体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指导》主题讲座。
(一)设计花样活动,渗透心理团辅
培训在教师们的欢声笑语中展开。原来,陈卉老师以心理团辅中常用的两则游戏开场,既活跃了整场气氛,也让老师们初步了解了心理团辅的独特方式。接着,通过观看一些压力测试图和心理测试图,老师们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变化有了直观的感知。
中场休息时,陈老师还安排了“众里寻TA千百度”的小游戏,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其中,拉近了教师彼此间的距离,也实现了心理团辅的渗透,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明确理论内涵,理解心理健康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陈老师用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结合新学期复课后孩子们心理问题明显增多的现象,指出在班集体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她从理论指导、明确内涵、探索路径三个方面为新教师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其次,要明确“心理健康”的内涵,陈老师针对心理健康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提出“双主体”理论。她指出心理健康指导应当是老师在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此追求以心灵唤醒心灵,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育人功效。
(三)分享教育案例,探索指导路径
讲座最精彩的部分便是这一环节,陈老师结合自己自己做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心理健康指导的具体路径。
1.善用积极的心理影响学生。包括文化建设和榜样示范。例如,陈老师每次接手新的班级都会在开学第一天采集学生的笑脸照片,并在班级内部张贴,在家长会上展示,提升班级凝聚力。
2.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师生关系。包括开学大礼包、温柔的惩罚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各类心理团辅小活动。例如,陈老师会在开学初给班级的孩子准备小本子、棒棒糖、笔等小礼物,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在孩子犯错时,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温柔的惩罚。
3.借助奇妙的心理学效应。包括情绪ABC理论,斯特鲁普效应,群体去个性化,南风效应和超限效应。每一个心理学理论,陈老师都用自己的教育案例去讲述和应证。
4.运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一些特殊而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也会让班级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指导锦上添花。
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颇丰,一方面认识到班集体建设中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心理团辅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在各种真实案例中学习到许多心理健康指导的有效路径,对自身的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帮助。
(撰稿人:致远外小乐山路分校 石一瑾 摄影:金中河西 顾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