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师培训

“学思结合”做研究,砥砺前行促发展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3-22

为提升新教师的科研水平,指导2020入职新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案例写作,2021年3月20日上午,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永和莅临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为建邺区2020入职新教师做了题为“‘学思结合’做研究”的培训讲座。本次讲座有趣、有效、有材料。刘永和专家以其复杂的经历,与新教师们共同探讨教育研究。

培训初始,刘特引用一则西方谚语告诉老师们,想要幸福一生,就要爱你的职业教师,则是一个令人感到幸福的职业。讲座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学习、思考、研究。

一、 学习:思而不学则殆

首先,刘特用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风景无限好,要关注路边的风景。在刘特生动的讲述中,新教师们感悟到“留心处处皆学问”。留意周围的各种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此外,研究才是真学习。学生需要研究性学习,教师尤其需要研究性学习。建议大家紧跟教育方针的发展和变化,研究之后输出成文章。

二、 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刘特从关于教学方法的辩证思考、关于新课程的改革等方面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教给大家思考的方法。研究是有规律的,思考有助于找到规律。深入性思考、缜密性思考、怀疑性思考、迁移性思考都是思考的方式。其中,缜密性思考让现场的新教师醍醐灌顶。在“深入性思考”——想三层之外,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穷尽一切可能。这是让思考成果更加丰富、完善的重要路径。

三、研究:“个人课题”研究

刘特用精准凝练的语言向在场的新教师们介绍了课题操作研究性步骤。建议各位从教育目标、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育经验等方面选题。在阐述如何填表这一关键步骤时,刘特展示了他总结出来的填表“神器”,希望新教师认真研读,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看到刘特呈现的详细的填表思路,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传来阵阵惊叹。最后,重头戏——案例书写也闪亮登场。教育案例旨在对具有问题性、故事性、典型性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实施进行理性分析。在具体教育案例的支撑下,新教师们学习到了案例的写作方式。孙刚老师撰写的《遭遇学生短信“骚扰”之后》,叙写由一则短信引发的教育故事,分析出教育要机智,关爱学生需关爱到细节”的道理,是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案例。

十分钟提问互动环节中,来自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们向刘特讲述自己听完讲座后的思考,与大师进行思维上的火花碰撞。

“铃铛、小鸟,还有我,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本次新教师培训在小诗《我和小鸟、铃铛》的陪伴下结束了。刘特的讲座,干货满满,热情洋溢,深刻地启迪了在场的老师。期待新教师们在今后教育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撰稿人:南外河西一附小   吴起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