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的报告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督导室
2008年11月24日至27日,建邺区教育督导室会同区教育局有关科室和区教师进修学校,依据《南京市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方案 》,对南师大附中新程初级中学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素质教育综合督导。督导期间,我们察看了校容校貌,技装设备,参加了升旗仪式,观摩了学生广播操,考察了素质教育选修课,欣赏了学生的才艺表演,听取了学校督导自评汇报,开展了随堂听课,查阅了学校相关档案资料,检查了教师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进行了教师、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分别召开了学生、教师与社区座谈会,并进行了个别访谈,全面获取了学校在素质教育的保障、素质教育实施和素质教育绩效方面的信息。参加督导的全体人员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归纳与汇总,在向学校班子做了初步反馈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情况
南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创建于2005年,是建邺区教育局与百年名校南师大附中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隶属建邺区教育局,南师大附中参与学校的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现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学校规模由开办时的4个班,155名学生,16名教师,现已发展为20个班,859名学生及84名教职工。现有专任教师72名,全部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7名,在职教育硕士6名;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51名,占70%;区级及以上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33人,占学科教师总数的52.4%。学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区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团体最佳奖,2007年被评为区师德先进集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共产党员示范岗、绩效评估考核一等奖,同时被评为南京市“绿色学校”。本次督导,我们认为:新城初中成立三年多以来,秉承附中优秀的文化传统,立足河西新区初中教育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宏伟愿景,边建设边发展,精心打造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具有精细化管理特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化一流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素质提高诸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届毕业生在2008年南京市中考中成绩斐然。新城初中以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精细化的过程管理,高起点的素质教育特色,正在名校云集的南京教育界崭露头角。
二、基本评价
(一)以班子的良好形象,精心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新城初中重视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1、班子结构合理
新城初中领导班子有四位成员,平均年龄38岁,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人,其中区优青1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具有很强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建设创新型领导集体
学校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明确了以教学校长为首的初三工作责任制,以年级组长为首的年级工作责任小组负责制,以中层以上行政干部为首的教研组工作负责制,重视把骨干教师培养成管理干部,凝聚了智慧,树立了班子的威信,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
3、班子作风实,理念新,富有创造力
学校班子带头改革创新,带头钻研业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扎实工作,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学校依法办学,管理有序,始终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职责明确,管理渠道畅通,运作有序有效。党政团结,做到大事商量,小事沟通,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发挥了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
本次督导,教师问卷数据显示,对校级领导的开拓创新意识、领导能力、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和综合评价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社区座谈会以及家长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大家对学校的管理、学风校风、教育质量、选修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表示满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学校坚持教育思想引领,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精神,贯彻“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位师生卓越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平常者不平常”的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将教育思想管理看作最重要的管理,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己任,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为培养目标,坚持把办学过程作为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实践历程。秉承附中“慎聘良师、锐意实验、校风诚朴、善育英才”的优良传统,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课程特色,精细的学校管理,铸就了“富有理想、学有创见、文明礼貌、艰苦朴素”的校风,锻造了一个融“学习型、责任型、合作型、创新型”于一体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热爱学生、认真教学、刻苦钻研、言传身教”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优秀学生。不断强化发展观念、创新观念、质量观念、品牌观念,始终坚持以教育创新为主线,德育为核心,素质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科学管理为途径,质量效益为生命,拓展学校发展新思路。始终坚持“内抓管理求质量,外树形象促发展”,培养“专家型”、“科研型”干部和教师,追求卓越,实施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学校依托附中管理经验资源,着力建设一支师德优良、品行高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校致力于创建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努力为教师构建一个展示才华、满足其成长愿望的平台。严把教师进口关,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通过“树立典型、制度约束、学生评教、家长反馈”等形式,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主旋律,形成了教师队伍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抓手,着力对教师教育思想管理,做到“四精”、“四必”,促使教师对教学行为自觉反思,促进教师与学生共生发展,以管理成就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充分利用附中名师指导资源,坚持自主发展,走岗前培训、行动研究和专题研讨的校本培训之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引领,提出“青年教师——站稳讲台,中年教师——魅力讲台,资深教师——品牌讲台”的职业规划指导意见,落实“传帮带”行动,实行“名师示范工程”,让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从备课、上课、教法等方面手把手的指导,使新教师1年站稳讲台,3年胜任教学,5年成为骨干,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学习、研究和协作的团队中迅速成长成熟。
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新城初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证明,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拥有好的教师才能办出好的学校。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四)以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全面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体现了目标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正确的育人观,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活动富有针对性,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工作体系。学校通过课程、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以评优活动、形象标兵为抓手,促进学生规范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感恩、爱心、责任、文明已渐渐成为新城学生不断完善的个性品质。学校建立了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与管理之中的工作机制,德育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将德育活动课程化,通过“生涯规划”、“选修课程”、“国际交流课程”塑造卓越发展的学生。
学校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精致,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清晰,“严、细、实、新”且管理到位,注重细节与实效,成绩突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刚柔相济,有一套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地执行。用制度规范工作、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强化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严把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管理科学、规范、到位,教学质量名列市区前茅,受到好评。强化校本教研,注重专业提升,学校努力转变教师观念与角色,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聚焦课堂。坚持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成立年级责任小组,每位行政人员都有一个组作为联络点。开展“2+1”教学实践活动,即“两次实践,一次反思”,开展“2+3”评课活动,即听课教师提出两点长处和三点不足,并上交教研组汇总反馈。提出“六要”规范,即“教师要精导,师生要互动,提问要有效,反馈要及时,方法要多样,反思要积极”。提出把“五进”带进课堂——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兴趣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效率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学校连续两年举办了教学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了首届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每学年举行一次优质课评比,开展名优骨干教师示范课、复习专题研讨课活动。建立了推门听课、评教评学和教育科研的奖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强化评价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制定了《新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不同层面的三级管理模式,达到简约、务实、高效的管理效果。强化课程开发,突显课程特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形成了校本特色。
(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创树新区教育品牌
1、重视校风学风建设,构建文化校园
学校秉承附中“校风诚朴,善育英才”的优良传统,以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为目标,关注师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打造具有新城灵韵的文化校园。学校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的环境文化。创新活动文化,修炼礼仪文化,开展“优良学风示范班”评比活动,促进班级、年级整体学风的优化。
2、突出校本课程建设,打造特色校园
新城初中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德育课程围绕“全面育人”有特色。学校设定了“初一年级学生学会做人,初二年级做个好人,初三年级争做能人”的目标进行“生涯规划”,塑品行卓越的学生。学校重视选修课程建设,丰富的选修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学校组织开展了海外修学旅行,开设国际课程,铸成了开放相融的学校文化。
3、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创树一流品牌学校
学校坚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而富有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教学环境、特色课程、个性化教育,着力打造全市一流,省内知名的精品初中。正确地做事、行动的文化促进了师生的卓越发展。办学三年来,教师有131人次在全国、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拥有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30个,学校28次受到省、市、区表彰奖励。新城初中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强调实践,强化质量,提升素质,熔炼品牌的实力,锤炼品牌形象,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学科教学文化,教育科研文化,教师学习文化,学生活动文化,依靠广大师生塑造“学校精神”,立足实践,放飞理想,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用智慧创树新城教育品牌。
三、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通过本次督导,我们认为新城初中在其办学的三年中为建邺教育注入了活力,也给予所有的初中学校许多启示,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有:
(一)坚持以教育质量为中心,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新城初中细化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真正将“四精(精选、精编、精批、精评)”、“四必(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落实到位,严把教学流程各个环节,开展“两次实践,一次反思”教学实践活动,组织“2+3”评课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上乘,已成为新建校中办学时间最短,办学绩效十分明显的学校之一。
(二)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流育人环境。新城初中秉承南师大附中“校风诚朴,善育英才”的优良传统,发掘环境文化,修炼礼仪文化,创新活动文化,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打造有百年附中文化底蕴和新城灵韵的文化校园。新城文化已颇具特色,已成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润化剂。
(三)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办好优质精品初中。新城初中秉承附中“慎聘良师”的优良传统,学校严把教师进口关,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学校提出:青年教师——站稳讲台,中年教师——魅力讲台,资深教师——品牌讲台。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引领,实施“名师示范工程”,发挥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督导建议
三年来,新城初中传承附中文化,依托附中集团品牌资源,坚持自主发展,办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学校。学校以科学清晰地办学思路、细致到位的常规管理、内涵丰富的选修课程、富有个性的校本特色、全面上乘的教育质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征程中,走在全市初中前列。短短三年的实践,学校已快速发展为我区办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之一。为促进学校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督导组建议:
1、进一步谋划学校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打造一流精品初中
规划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认真剖析发展现状,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提升,依据建邺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体现先进性和示范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学校章程,用规划引领学校发展。学校要注重内涵建设,进一步总结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凝练经验,铸成学校文化,打造一流精品初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为推动我区初中教育品质的提升,实现初中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品牌教师与品牌学科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高品质的教育,高质量的形成,关键还靠教师。年轻的新城初中,年轻教师和新调进教师较多,如何依托附中集团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校本研修,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已有了初步的探索。但同教育名城建设、创树新区的教育品牌的要求还有距离,建议要研制与执行新课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个人发展计划;要继续完善校本培训,进一步发挥团队精神,加强名特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打造品牌教师与品牌学科,为推动我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鲜活的经验。
3、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建设,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
针对学校年轻教师和新调进教师多的现状,学校要加强备课组建设,通过课堂教学的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集体备课时存在的问题,要注重学生怎么学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校要鼓励教师提升教育品质,聚焦学科、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安排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针对生源状况,细化教学环节。
4、进一步做大做亮选修课,建设学校特色课程
新城初中的选修课程做出了优势,形成了特色。建议学校要坚持本色与特色共进,在特色课程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上再创新,进一步整合和挖掘特色课程资源,进一步规划和建构特色课程框架,整体规划、整体建构,逐步校本化,成为与众不同的特色和品牌。学校要尽快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以课题为引领,制定选修课程建设方案,整合选修课程内容,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建设学校的特色课程,通过课程文化建设,做大做亮选修课程,做成新城教育品牌。
二OO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