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师培训

江东门小学教育督导报告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07-01

关于南京市江东门小学素质教育

综合督导报告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督导室

 

  2009年4月13日至15日,建邺区教育督导室会同建邺区教育局有关科室及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依据《南京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对南京市江东门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综合督导。督导期间,我们认真听取了学校的汇报;察看了校园环境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查阅了学校相关档案资料;随堂听课34节,基本覆盖小学阶段各学科;分别召开了学生、教师与社区座谈会,个别访谈了15名教师;进行了68位教师、50位学生及50位家长的问卷调查。督导组全面获取了学校在素质教育的保障、实施和绩效方面的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分析与归纳,在向学校领导班子做了初步反馈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概况

  南京市江东门小学创办于1946年,是一所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校。2002年,因区划调整江东门小学从鼓楼区划归建邺区。2007年,因建邺区教育布局调整和河西发展的需要,原江东门小学与茶花里小学合并,学校管理统一,分两个校区办学。学校地处两区交界,位置特殊,流动人口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

  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5903.3平方米,分部占地面积3026.6平方米。学生1328人,教职工94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8人,占总数的83%,小学高级教师59人,占总数的62.8%。35岁以下年轻教师52人,占总数的55%。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区优秀青年教师5名。学校先后荣获“建邺区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南京市实验小学”、“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全市小学当中唯一的“外来工子女教育研究中心”。

  二、督导评价

  江东门小学针对学校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践行“真爱教育”,构建“和谐文化”。在本次督导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江东门小学的领导班子和谐融洽,教师队伍和谐进取,学生群体和谐发展,校园管理重博爱,学生管理讲大爱,教学管理显真爱,校园处处洋溢着爱的和谐氛围。这种氛围催生着学校快速发展,激发着教师工作热情,激励着学生成长成才。

  (一)和谐融洽、开拓务实的领导班子

  1、班子团结协作,凸显凝聚力。

  江东门小学现有五位校级领导,校长1人,分部书记1人,副校长3人。学历达标(1人本科,4人大专),平均年龄39.8岁。班子成员趋于年轻化,专业搭配合理,5名校级领导中,有市青优1人、区青优2人。从年龄、性别、学科、专业来看,班子结构合理。

  学校领导班子能牢固树立五个“意识”,即:“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班子成员之间在工作面前能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为了学校的发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教师座谈会中反映,班子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真诚相待、分工合作、团结一致;以“行”带动教师,以“言”激励教师,以“情”感染教师,以“德”影响教师,以“绩”促进教师,是一个有很强凝聚力的领导班子。

  2、班子重视学习,凸显思想力。

  班子成员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校情的特殊性,抓住两校合并契机,谋划学校发展。学校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了正确的质量观、育人观。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传承原有的“习惯教育”,进一步开拓创新,提炼出“真爱教育”,积极探索和实施“真爱教育”文化,并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学校铸就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锻造了一个“以干为喜、以苦为乐、以身为范”的领导班子,锤炼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扎实”的教师队伍。从家长问卷数据显示,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风、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满意率达90%以上。

  3、班子管理务实,凸显执行力。

  江东门小学依法治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坚持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强了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对行政班子,学校制定了工作责任制,每学期进行计划完成率的考核。学期结束,对每位班子成员是否完成学期初的既定目标以及完成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反馈。通过干部考核制度的建立,增强了责任意识,注重了执行过程,提高了管理效能。从教师座谈会及个别访谈中反映,教师普遍认为学校政令畅通,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从教师问卷数据显示,教师对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对教职员工,学校制定了听课日制度、月考核制度、校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和落实。如“听课日制度”,对听课的节数、时间及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流程图,内容具体、反馈及时,有效监控了教学过程。学校在刚性管理的同时,也注重人性化管理。在考勤制度中创设了“公假制”,每学期每位教师均可享受11.5天的带薪公假。

  (二)和谐进取、敬业精业的教师队伍

  1、弘扬师爱教育,营造良好师德氛围。

  面对学校80%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差异很大。学校在“真爱教育”文化的引领下,大力弘扬“师爱”,把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外来工子女同在一片蓝天下学习、成长。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集中收看《优秀教师风采》,邀请市名校长、师德标兵与全体教师“零距离”沟通,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以老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年轻教师树立榜样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爱心,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人际关系。从家长问卷数据显示,100%的家长认为,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关心爱护、耐心说服。

  2、强化师能培养,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1)以发展目标激励教师幸福成长。

35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55%,学校十分重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形成了自己的做法。①分层定位,规划自己;学校从教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掌控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把青年教师分成梯队,分层定位,制定个人三—五年成长计划。②分时引领,锤炼自己。将青年教师综合评分,分成三个梯队,分时引领,让教师在实践中锤炼自己。③分批搭台,展示自己。第一梯队校内师徒结队,第二梯队与名师结队,第三梯队与区特级教师结队。④分享收获,拥有自我。每学期,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带优质课走出去,与市区兄弟学校开展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在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我,去倾听更高层面领导专家的指导。

  (2)以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注重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其中,英语组的研讨和教学,已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成为南京市英语课改实验基地校;数学组教师在全市成功展示了“常规管理促发展 和谐团队铸高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省市专家的高度肯定。教师们都能积极投身到教改实验和校本教研中,在研讨中碰撞,在碰撞中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此次督导,一共听课34节,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生、信息、音乐、体育、美术等9门课程。其中,A21节,B13节,A课率达到62%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开展“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科研活动。采取了组织沙龙研讨、撰写教学随笔、建立自我反思制度等方式,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提升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学校2006年申报的《流动儿童适应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已圆满结题;目前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近年来,教师有130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50%以上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行列,市级个人立项课题累计达30多项。

  (三)和谐发展、自信阳光的学生群体

  1、以德育活动培养真爱的人。

  为弘扬“博爱”精神,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在丰富鲜明的主题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既接受爱,又传递爱。学校规范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利用黑板报评比、演讲、读书、主题班会、参观德育基地、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博爱教育”。如雏鹰假日小队社区体验活动,学生们通过在社区中参观学习、志愿服务,培养了“服务社会”的意识。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全校进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以此架起心灵的桥梁,使全校学生真正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爱”。

  2、以英语活动培养自信的人。

  江东门小学分校于2008年成立了English Club,并被评定为南京市英语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抓住新课改契机,以“我参与,我成功,我快乐”为主题,进行外来工子女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学校立足教材,针对外来工子女的实际状况,探索英语课外活动的有效方法,通过英语俱乐部的形式让外来工子女享受高品质的英语教学。学校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举办英语手抄报评比、情景剧表演、英语单词竞赛等。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示大赛。如英语歌咏比赛、口语演讲比赛及英语小天使评选。除此之外,每月学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与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每学期进行汇报表演Happy  Show。通过活力英语的活动,推动了学生说英语的热情,激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也极大地培养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信心。

  3、以传统活动培养健康的人。

 “真爱合唱团”、“军体拳操”、“腰鼓队”是学校延续十年的三大传统特色项目,这些传统项目以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延续性强、社会声誉度佳而成为学校的特色活动亮点。“真爱合唱团”由80人组建,学校聘请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合唱团演唱的《装扮蓝色的地球》在区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校园的风》在市合唱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学校利用周边的空军部队资源,由部队官兵教授学生“军体拳操”,学校的军体拳多次参加市、区级展示活动,在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荣获表演类一等奖。学校还利用社区资源,成立了各个年级的腰鼓队,学校腰鼓队多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展示,获得了一致好评。

  从学生问卷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和开展的德育活动和少先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并且十分喜欢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

  三、几点建议

  近年来,江东门小学立足学校实际,整合资源,创造条件,谋划发展,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品质的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广阔的“真爱教育”之路。为学校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督导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学校发展规划,构建学校发展体系

  学校目前已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但从高品质、高水平的要求来看,规划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学校认真剖析发展现状,清晰定位,找准抓手,有序实施。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出分步实施计划、措施及达成指标,并分解细化到学期工作计划及各部门计划当中,使学校发展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内容相符,更具体系和可操作性,用规划引领学校新一轮的发展。

  2、丰富“真爱教育”内涵,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学校对培育“真爱教育”文化,有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但对于“真爱教育”的表述有交叉,有重复,不够明确。建议学校进一步总结、整合、凝练,丰富其内涵,同时加强“真爱教育”的实践,不断拓宽“真爱教育”的渠道,落实在课堂里、落实在活动中,落实在校内、落实在校外,真正将“真爱教育”打造成特色品牌。

3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拓宽素质教育层面

  江东门小学周边教育资源丰富,有云锦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学校80%的学生为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区域,具有多元区域文化。建议学校的校本课程能挖掘有利资源,进行校内外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实施适合本校学生、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不断拓宽素质教育的层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二OO九年五月

TOP